高考狀元墮落劉寧?誰能想到,這樣的一個流落街頭的流浪人員,居然是名校畢業,甚至曾經是名噪一時的高考狀元!他叫劉寧,自小學習成績優秀,是大家心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不管是老師還是村里的鄰居對他都是贊賞有加,那么,高考狀元墮落劉寧?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考,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假若高考真的能決定成功與否,那么中國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應該是名牌大學畢業啊。
很顯然,稍微想想就知道這是錯的。
市值3136.4億美金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復讀三年,也只是考上個專科學校。
雖然高考成績不好,好大學將與你無緣;但并不意味著,你型含的人生就不會成功不會精彩。
前微軟副總裁李開復說:一名優秀的學生,即便進了普通學校,成功的概率也不會低于80%。
那,什么才能決定著一個人的成功與否?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里提到,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真正關鍵,幾培顫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圓”模型進行解釋。
什么叫成功?
首先你得是一個合格的人。
我家人從小給我的教育就是不成才要成人。學習成績做不到班上最好,那是你努力不夠能力不足的綜合因素,不會逼迫你從后進生一下子變成尖子生;但如果你不懂得禮貌不去遵守社會道德和法律規則,那一定會被批評懲罰。
李開復講過一個故事,在微軟的時候,他面試過一位求職者。這位求職者各方面都很優秀,李開復也很滿意。但是這位求職者在面試即將結束后,說了一句話,讓李開復毫無猶豫地拒絕了。
那位求職者說:只要能讓他進入微軟,他甚至可以帶來原來公司的一項核心技術。
連做人基本的誠信都不具備,這人你敢要嗎?
技能會過時,經驗會落后,但是做人的基本素養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文章配圖,來源于網絡
曾以近650分考入中科大,畢業4年一直在找工作,春節期間街頭睡了三天,年輕“流浪漢” 竟是當年理科狀元。
老父尋子
在找過數十家網吧后,55歲的劉國華(化名)終于在通錦路一家網吧,找到了正埋頭打游戲的兒子劉寧(化名)。
25歲的劉寧頭發蓬亂,臉色蒼白,正全神貫注盯著顯示屏。劉國華站在他的身后,猶豫了一秒鐘,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后者扭過頭來,驚訝地盯著情緒略顯激動的父親。
八年前,劉寧以近650分的高分,成為涼山某縣的理科狀元,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四年前,劉寧大學畢業,卻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開始沉迷網絡,四處流浪。
大年初六的下午,一位好心人發現,一名年輕的“流浪漢”,已經連續三天晚上躺在西南交大九里堤校區里的長椅上過夜了。他幫忙聯系到“流浪漢”的家人———第二天,劉國華從老家趕來,兒子卻再次消失了……
失蹤前一通電話
“給整個縣丟臉”
兒子失蹤后,劉國華最后悔的是此前的一通電話。“我不該說那么重的話。”
2月4日晚,劉寧找了個公用電話打回家。自從去年11月手機掉了后,他就沒有固定的聯系方式。
各自過著各自想要的生活。石悅2006年,她高考得了702分。她是內蒙古理科狀元,并通過了族基碰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后,她給了每個人一個意外:成為一名游戲節目主持人。目前,她在直播上擁有109萬粉絲。
佟亞濤出生于1989年。他在2007年以658分成為漯河市文科狀元。他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十年后的今天,他現在是中國國家廣播電臺擔任著一檔財經欄目的編輯,月薪超過1萬元。
周劼人在2005年得了659分,成為杭州市蕭山區高考文科狀元,浙江省第四名。畢業后,他進入清華大學新聞系。現在周劼人是一個2歲孩子的母親,在北京擁有自己的房產。“我每天都很忙,但這是我選擇的職業。我也希望成為一個更好的母親,給我的孩子一個自由的童年和光明的未來。”
劉業星來自河南省信陽市。他在2004年以719分成為河南省高考理科狀元,后來成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博士。現為清華控股資產管理集團投資總監。
筆者2005年參加河北省高考,分數620分,在全省40多萬考生中排名第1000名左右。
我的高考志愿是這樣填報的:
提前批志愿曾填報兩所學校,一為北航的國防生,二為軍校;一直有個從軍的夢想,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提前批志愿。
高考錄取學校與專業
最終錄取為第一志愿,第一專業:南開大學工商管理專業。
大學學習與收獲
四年的大學生活帶給我稿態培很多的成長,選擇一所大學和專業,同時也是選擇一座城市,一份未來的行業,一個成長的助推環境。我給自己的大學生活打50分。
大學畢業后參軍入伍
2009年國家鼓勵大學生入伍服兵役,我的從軍夢想又一次浮上心頭,這次我義無反顧,在濟南軍區服役2年。
退伍后工作在中央電視臺
2011年底退伍回老家,2012年成為一名北漂,機緣巧合進入中央電視臺成為一名普通的編輯,3年合同制,大學是我的一張名片。
現在繼續學業
2015年國家出臺“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又一次回到了學校成為一名研究生,鍵唯進入中國科學院學習。
假如能再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我填報的志愿肯定不一樣,你呢?
高考志愿的填報很大程度上是聽從老師閉畢和家人的安排,但是學校和專業選擇受限于當時能夠接觸到的信息渠道的狹窄性,現在回首發現,那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年少青衫時,堅定又迷茫!
高考準考證
1、信奉上了大學就輕松
關于當代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有許多奇妙的黑話。
比如“只要膽子大,一周七天假”,比如“上課不過就是換個地方玩手機”,再比如“沒有逃課掛科過的大學生活不完整”。
頹廢和墮落像是一種流行病,在這群剛滿18歲的年輕人中悄然蔓延著。
他們的生活里沒有了升學壓力和老師家長的監管,于是就借著“上了大學就要好好玩”的名頭,實實在在汪扒地揮霍著青春。
大概是因為捆綁了十幾年的束縛突然解鎖,“自我管理”這項技能,他們遲遲沒有學會。
當他們奉著“反正都考上大學”了的想法,把大學校園當做肆意玩樂的場所時,惡果也在悄然釀成。
2、那些死在大學里的人
正在念大學的那些年輕的成年人們,總是自嘲著自己離智商最巔峰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他們表示,高中的自己會做英語數學物理歷史生物化學等等九門困州昌課程,上了大學后卻真的成了“不學無術”的人。
以上就是高考狀元墮落劉寧的全部內容,曾經有一次,劉寧對父親說,“如果找不到喜歡的工作,我寧愿不工作。” 在老家縣城,作為理科狀元,劉寧的現狀屢屢被親朋或當年的老師問起,每當這時,劉國華都只有擺擺手:“他畢業后在安徽工作。”“都沒得臉說了。”劉國華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