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綜合試題?2020年精編地理學習資料“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聯考文科綜合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兩部分。滿分3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第I卷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那么,文科綜合試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四川卷)
-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圖I是亞熱帶亞歐大陸東部某地等高線分布圖,讀圖回答1-3題
1.圖示區域內擁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資源是
A瀑布飛濺 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峽谷
2下列農業生產活動,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 B乙——培育橡膠
C丙——種植棉花 D丁——發展茶花
3對圖示區域地理事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與河流③
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風D深秋的旁拿清晨乙地比甲
地更容易出現霧
圖2是36度緯線某月平均氣溫曲線圖,讀圖回答4-6題。
4.該月平均氣溫,圖中2地高于附近地區的原因是
A.海撥低,太陽高度大,日照時間長
B.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鋒芹下沉氣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響,增溫增濕顯著,大氣逆輻射強
D.位于山間盆地,海洋影響小,日照及地面輻射強
5.有關圖示地區氣溫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氣溫日較差5地比4地小
B.氣溫年較差1地比3地大
C.該月等溫線圖上.1地附近等溫線凸向北方
D.該月等溫線上,3地附近等溫線凸向赤道
6.對圖示緯線經過地區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2地與3地之間人口調密 B.3地商品谷物農業發達
C.3地與5地之間森林廣布 D.5地以東夏高溫少雨
根據表1資料,回答7-9題
表1 我國四省(區) 人口及部分自然資源統計數據(2006年)
省(區)
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
耕地面積(萬公頃)
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
木材總蓄積量(億立方米)
①
34.3
532.5
1865.8
15.8
②
53.5
1539.1
727.9
15.0
③
51.9
542.4
404.4
0.4
④
31.3
361.0
184.6
2.0
7表1中① ,②,③,④,所示省(區)的簡稱依次是
A川,黑,蘇,隴B蘇,川,隴,黑
C黑,川,隴,蘇D隴,黑,川,蘇
8. 下列推理,其過程和結論正確的是
A 耕地面積①比②小,因此,山區面積①比②大
B 水資源總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 木材總蓄積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蓋率③比④低
D 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鄉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9. 四省區農業生產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省區西部是該省種植業集中地區
B②省區東部是我國的棉花產區
C③省區南部農業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區北部灌溉用水只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圖
3是經緯網圖,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比P地先見到日落;此刻,圖中70度緯線以
內為極晝,再過8小時,N地太陽高度達當日。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讀圖1. 完成1-2題
1.組悶旅成該山體演示的礦物直接來自[
A.地表 B.地殼上部C. 地殼下部D.地幔
2. 在巖石圈物質 循環過程中,該山體演示在地球表層可轉換成
A .噴出巖 B.侵入巖C.沉積巖 D.變質巖
【解析】本組題難度中等,1題對大綱版而言,有超綱的嫌疑,因為大綱版未涉及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對課標版而言,則屬于容易題。
1題、據圖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物包括巖漿、碎屑物質和氣體,這些物質均來自上地幔中的軟流層。
2題、抓住“表層”和“轉化”,巖漿巖可轉握蠢化為沉積巖(地表)和變質巖(地下),這道題學生容易忽略“地球表層”而錯選變質巖或者直接看成火山噴發物應該形成噴出巖。
芝加哥是美國五大湖區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見圖2。1848年修通聯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運河,隨后興建鐵路并形成以芝加哥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這段時期,芝加哥工業主要有農產品加工、農具、交通等生產部門。1890年,芝加哥人口達到100萬。20世界上半葉,芝加哥發展以鋼鐵為主導的重工業,并成為20世界美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據此完成3~5題。
3.1848年后,芝加哥成為美國中西部農產品集散中心的主導區位條件是
A.瀕臨五大湖 B.位于美國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運的上游起點D.位于密西西比河與五大湖的轉運地點
4.20世紀之前,芝加哥的工業活動主要聯系
A.芝加哥周邊農村地區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國東北部工業區 D.美國本土
5.芝加哥發展鋼鐵工業最有利的條件是
A.良好的工業基礎B.便捷的交通運輸C.充足的勞動力 D.豐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析】本組題材料來自魯教版教材,難度中等,主要考察學生提取、解讀圖文材料所顯示信息的能力,答案基本都隱含在圖文材料中。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
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卷共12頁,選擇題部分1至7頁,非選擇題部分8至12頁。滿分3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共140分)
選擇題部分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圖1為歐洲部分地區略圖,圖中四條線是重要的地理界線。完成1~2題。
1.哪一條界線可能是1月0℃等溫線?影響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甲;盛行風、洋流B.乙;緯度、地形
C. 丙;經度、地形D. 丁;盛行風、緯度
2.“這里地質活動活躍,石灰巖層受板塊擠壓面變化成大理石”,此敘述所指的地區,可能接近的界線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圖2為西亞三個季節的氣溫、降水量圖。完成3~4題。
3.不論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風帶南移 B.海洋影響明顯
C.信風強盛 D.暖流帶來的水汽多
4.耶路撒冷與喀布爾的夏溫相當,但冬溫相差約10℃,影響喀布爾冬溫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 B.地勢C.洋流 D.人類活動
讀圖3,陰影部分為四個農業區。完成5~6題。
2023年全國高考銷差甲卷文綜難度適中。
甲卷文綜試題的基本情況和難度:
2023高考甲卷文綜是指全國統一高考甲卷的文科綜合試題,包括政治、歷史和地理三個科目,每個科目滿分100分,總分300分。2023高考甲卷文綜難度中等,但要考出高分也不容易。這份試題全面考查了學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化學實驗和探究能力等。
甲卷文綜試題的考查內容與題型:
2023高考甲卷文綜涉及到了政治、歷史、地理等多個學科領域,要求學生掌握政治、歷史和地理的基虧模皮礎知識,重點復習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注重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在題型上,甲卷文綜試題包括選擇題、材料題等多種題型,要求學生熟悉各種題型的特點和要求。
甲卷文綜試題的價值意義:
2023高考甲卷文綜是一份難度適中、內容全面、設計合理、注重實踐、注重綜合能力的試卷。這份試卷不僅考查了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考查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等。這些能力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因此,考生要重視文綜考試的復習和準備,提高綜合素養。
備考甲卷文綜的建議:
1、注意夯實基礎知識
備考全國甲卷文綜,考生應注意地掌握政治、歷史和地理的基礎知識,重點復習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注重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避免死記硬背。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
文科綜合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第I卷
1.C 2. A 3.A 4. B 5.D 6. C 7.D
8. B 9.B10.C11.A 12.D 13.B 14.C
15.A 16.C 17.C 18.B 19.B 20.B 21.C
22.A 23.D24.C 25.A
第II卷
【必做部分】
26.(25分)
(1)溫帶海洋性氣候(分);終年受西風帶控制,受暖流的影響
夏季氣溫較低( 分);日照較少( 分)。
(2)
(3)○1煤炭資源、誰資源豐富(分);○2海洋運輸(分);○3勞動力素質較高
(4)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科技產業和第三產業;保護生態環境。
(答對一個要點即可得 分,本小題滿分不得超過分。)
(5)工業發展迅速(分);利用外資,產品大量出口( 分);受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交通便捷(分)。
27.(25分)
(1)答案一:考生將哥倫布首航的結果作為一個孤立的事件來思考。
觀點:是偶然的
理由:哥倫布遠航的目的地是東方(或印度、中國),結果卻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斗陸只答出觀點不闡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將哥倫布遠航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思考。
以上就是文科綜合試題的全部內容,2023年全國高考甲卷文綜難度適中。甲卷文綜試題的基本情況和難度:2023高考甲卷文綜是指全國統一高考甲卷的文科綜合試題,包括政治、歷史和地理三個科目,每個科目滿分100分,總分300分。2023高考甲卷文綜難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