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二物理公式?E?(2) 絕熱膨脹或壓縮:Q=0即 W= E?(3)等容變化:W=0 ,Q= 2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1)適用條件: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三個狀態參量同時發生變化。(2) 公式: 恒量 (3) 含密度式:3、那么,高一高二物理公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應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
f
=μFN;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里的μ與滑動摩擦定律中的μ的區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第二章
直線運動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關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說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⑥指的是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速度,這樣就在平均速度與速度之間建立了一個聯系。
6.
對于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下列規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
:
2
:
3
:
:
n.
(2).
1T秒內、2T秒內、3T秒內…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2
:
22
:
32
:
:
n2.
(3).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
:
:
(2
n-1).
(4).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1
:
3
:
5
:
:
(2
n-1).
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性:
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刻的.
(3)瞬時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關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慣性系中,
受制于宏觀低速.
2.
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內的內力作用,
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計算.
隔離法要考慮內力作用,
一般比較繁瑣,
但在求內力時必須用此法,
在選哪一個物體進行隔離時有講究,
應選取受力較少的進行隔離研究.
3.
超重與失重:
當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
便會產生超重與失重現象.
超重與失重的本質是重力的實際大小與表現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實際重力發生了什么變化,只是表現出的重力發生了變化.
第四章
物體平衡
1.
物體平衡條件:
F合
=
0
2.
處理物體平衡問題常用方法有:
(1).
在物體只受三個力時,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合成轉化成兩個平衡力來處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分解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
(2).
在物體受四個力(含四個力)以上時,
就應該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的思想.
第五章
勻速圓周運動
1.對勻速圓周運動的描述:
①.線速度的定義式:
v
=
(s指弧長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義式:
=
③.線速度與周期的關系:v
=
④.角速度與周期的關系:
⑤.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合外力,在計算向心力時一定要取指向圓心的方向做為正方向。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三種特殊情況: (1) 等溫變化 E=0, 即 W+Q=0?
E?(2) 絕熱膨脹或壓縮:Q=0即 W=
E?(3)等容變化:W=0 ,Q=
2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1)適用條件: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三個狀態參量同時發生變化。
(2) 公式: 恒量
(3) 含密度式:
3、 克拉白龍方程:? PV=n RT= (R為普適氣體恒量,n為摩爾數) 4 、 理想氣體三個實驗定律:
(1) 玻馬—定律:m一定,T不變 P1V1 = P2V2 或 PV = 恒量
(2)查里定律: m一定,V不變
或 或 Pt = P0 (1+
(3) 蓋?呂薩克定律:m一定,T不變
V0 (1+
注意:計算時公式兩邊T必須統一為熱力學單位,其它兩邊單位相同即可。
四、光學
1、折射率: ( ,真空中的入射角; ,介質中的折射角)
( ,真空中光速。 ,介質中光速)
2、全反射臨界角:
(條件,光線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入射角大于臨界角)
3、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
4、光子能量: ( ,普朗克常量, =6.63×1034JS, ,光的頻率)
5、愛因斯坦光電方程:
極限頻率:
五、原子物理學
1、玻爾的原子理論:
2、氫原子能級公式:
氫原子軌道半徑公式:
(n=1,2,3,……)
3、核反應方程:
衰變: (α衰變)
(β衰變)
(人工核反應;發現質子)
, (獲得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發現中子)
(裂變)
(聚變)
4、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核能: ( ,質量虧損)
6/7
六、相對論
相對性原理:力學規律在任何慣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高二會考物理公式:x=vt;v=v0+at;x=v0t+at2/2。
1、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t。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v0+at。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0t+at2/2。
4、向心加速度的關系:a=2ra=v2/ra=42r/T2。
5、力對物體做功的計算式:W=FL。
6、牛頓第二定律:F=ma。
7、曲線運動的線速度:v=s/t。
8、曲線運動的角速度:=/t。
9、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v=r。
10、周期和頻率的關系:Tf=1。
11、功率的計算式:P=W/t。
12、動能定理:W=mvt2/2-mv02/2。
13、重力勢能的計算式:Ep=mgh。
高中物理會考公式(常用版):
1、機械能守恒定律:mgh1+mv12/2=mgh2+mv22/2。
2、庫侖定律的數學表達式:F=kQq/r2。
3、電場強度的定義式:E=F/q。
4、電勢差的定義式:U=W/q。
5、歐姆定律:I=U/R。
6、電功率的計算:P=UI。
7、焦耳定律:Q=I2Rt。
8、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B=F/IL。
9、安培力的計算式:F=BIL。
10、洛倫茲力的計算式:f=qvb。
以上就是高一高二物理公式的全部內容,6、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二、自由落體運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