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實驗?若允許實驗誤差在5%之內,則由 在實驗中控制 (一般說: )時,則可認為F=mg,由此造成的系統誤差小于5%。 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在小車和重物之間接一個不計質量的微型力傳感器,可以直接從計算機顯示的圖象中準確讀出小車受到的拉力大小。那么,高一物理實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為的是使砝碼的重力更加近似為小車的牽引力。因為在我們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中,我們把小車的牽引力認為是砝碼的重力,然而在這時小車和砝碼都在做加速運動,不是處于平衡狀態,因此將小車的牽引力認為是砝碼的重力是不正確的。
其推到過程為:設繩子對小車的拉力為F,小車質量為m,砝碼質量為M,對小車進行受力分析,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ma1式,對砝碼進行受力分析,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Mg-F=ma 2式,將1,2式聯立解得F=mMg/(M+m),當m/(m+M)越接近1時,即m>>M,m就越接近m+M,也就是說小車的質量要遠大于砝碼的質量時,F才越接近Mg,也就是說繩子對小車的拉力越接近砝碼的重力。
平拋物體運動實驗:
1、通過調節接球槽兩側小旋鈕,順著支桿上下移動接球槽,可將接球槽放到屏板上的任意位置上。(位置應先取上gt方位,逐次下移)。
2、把白紙和復寫紙疊放在一起(復寫紙在外)平整地壓入屏板上紙夾內(或改用磁鐵將紙壓住)。注意矩形紙的一角要和原點0重合,其水平邊、垂直邊亦應與原點0的兩條邊線相吻合。
3、調整好拋球開關在軌道上的位置,并將拋球開關背部的鎖緊螺栓擰緊,將鋼球裝入拋球開關,此時鋼球將停在平拋導軌某一高度處,然后按動拋球開關,釋放鋼球,鋼球將沿著導軌凹槽滾下并被水平拋出,落在接球槽上,通過復寫紙便在白紙上留下痕點。
4、將接球槽逐次下降,重復上述操作,即在白紙上描得一系列鋼球運動點跡。(一般取4~6點即可)。
5、取下白紙,以0點為原點畫出各跡點的X、Y軸坐標(向右的X軸,和豎直向下的Y軸)。用平滑曲線將記下的各點連接便可畫出鋼球的平拋運動軌跡。
6、量出各點的高度h和水平距離S,利用公式h=1/2gt2和S=VT便可求出鋼球的水平分速度即鋼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V,最后算出平均值。
很高興為您解答有用請采納
為了驗證平拋運動的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試驗,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A球水平拋出,同時B球被松開,自由下落,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答案選BC!
解:根據裝置圖可知,兩球由相同高度同時運動,A做平拋運動,B做自由落體運動,因此將同時落地,由于兩球同時落地,因此說明A、B在豎直方向運動規律是相同的,故根據實驗結果可知,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不需要兩球質量相等,要多次實驗,觀察現象,則應改變裝置的高度,多次實驗,故BC正確.
本實驗研究小車(或滑塊)的加速度a與其所受的合外力F、小車質量M關系,實驗裝置的主體結構如圖所示。由于涉及到三個變量的關系,采用控制變量法,即:
(1)控制小車的質量M不變,討論a與F的關系。
(2)再控制托盤和鉤碼的質量不變即F不變,改變小車的質量M,討論a與M的關系。
(3)綜合起來,得出a與F、M之間的定量關系。
實驗涉及三個物理量的測量:即質量、加速度、和力,其中加速度和力的測量方法具有探究意義。
一、如何測量小車的加速度
1.紙帶分析方法
例如:“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在平衡小車與木板之間摩擦力的過程中,打出了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量出相鄰計數點之間的距離。該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用公式,t=0.1s,(3.68-3.52)m,代入求得加速度=0.16m/s2,也可以用最后一段和第二段的位移差求解,加速度=0.15m/s2。
2.對比分析法
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在兩條高低不同的導軌上放置兩量小車,車的一端連接細繩,細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一個小桶;車的另一端通過細線連接到一個卡口上,它可以同時釋放兩輛小車。
選BC
解析 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只在重力作用下的小球運動的加速度與質量無關,故A錯誤;
為了說明做平拋運動的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 應改變裝置的高度,多次實驗,且兩球應總能同時落地,故B、C正確;
該實驗只能說明做平拋運動的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而不能說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實驗的全部內容,解:根據裝置圖可知,兩球由相同高度同時運動,A做平拋運動,B做自由落體運動,因此將同時落地,由于兩球同時落地,因此說明A、B在豎直方向運動規律是相同的,故根據實驗結果可知,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