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地理?- 地球自轉導致晝夜交替、水平運動的物體產生偏向、地方時等地理現象。- 時區和區時的概念以及計算方法。- 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概念和作用。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公轉)-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一個近似橢圓形的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地球公轉方向為自西向東。- 地球公轉的角速度約為每天360度。那么,高中必修一地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 可見宇宙的半徑約為930億千米,即9.3光年。
- 天體系統形成于多層次結構,包括太陽系、銀河系等。
- 太陽系中心天體是太陽,其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 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組成,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 總星系包括恒星世界和河外星系。
- 地球是普通而特殊的行星,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包括自身條件和外部條件。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 太陽輻射是太陽發出的能量,波長范圍從紫外線到遠紅外線。
- 太陽輻射為地球提供能源,影響大氣運動和水循環。
- 太陽活動包括黑子、耀斑和日珥等,與地球的氣候變化有一定相關性。
- 太陽風是太陽風粒子流,影響地球的磁場和極光。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自轉)
- 地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
- 地球自轉周期為24小時,即1太陽日。
- 地球表面除兩極點外,其他地方的線速度相等。
- 地球自轉導致晝夜交替、水平運動的物體產生偏向、地方時等地理現象。
- 時區和區時的概念以及計算方法。
- 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概念和作用。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公轉)
-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一個近似橢圓形的軌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必修一部分(高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級別:
河外星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2、太陽系中距太陽由近及遠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4、地球上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外部條件包括太陽穩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自身條件:(1) 地球有適中的質量體積,所以地球周圍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2)由于日地距離適中及地球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適中的溫度;(3)地球上有液態水(能形成海洋)。
§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可以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可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還可以通過人為轉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陽活動的標志包括黑子和耀斑。當太陽活動比較劇烈時,可以形成磁暴和極光現象,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可以誘發水旱災害和地震等自然災害。
§3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自轉周期若以太陽為參照物大約為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若以遠離地球的某一恒星為參照物,則大約為23小時56分4秒,叫做一個恒星日。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參考如下:
★必修一
【課程標準】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處宇宙環境,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闡述太陽對地球的影響?!し治龅厍蜻\動的地理意義。
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運用示意圖說明地殼內部物質循環過程。
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
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說出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運用簡易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舉例說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舉例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4、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舉例說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根據有關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簡述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1.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見宇宙的半徑約為140億光年。
2. 天體系統的形成與萬有引力和天體的永恒運動有關,形成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3. 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的99.86%。
4. 地球和月球共同構成了地月系,八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形成太陽系。
5. 普通性是行星共有的特點,而地球因其特殊性成為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 太陽輻射是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發射的能量。
2. 太陽常數是描述太陽輻射強度的參數,值為8.24焦/平方厘米?分。
3. 太陽活動包括黑子、耀斑和日珥等,這些活動對地球有重要影響。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自轉)
1.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
2. 地球自轉的周期為23小時56分4秒,分為恒星日和太陽日。
3. 地球表面的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南北緯60°處的線速度約為赤道處的一半。
4. 地球自轉導致晝夜交替、物體運動偏向、地方時和時區的存在。
第四節 地球的結構
1. 地球外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巖石圈、軟流層、外核和內核。
2. 地殼分為硅鋁層和硅鎂層,上地幔中的軟流層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地球在宇宙中,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的運動,地球的圈層結構。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節 地球在宇宙中
一、 宇宙 定義:“宇”是無限的空間,“宙”是無限的時間,宇宙是天地萬事萬物的總稱。 特性,物質性:宇宙由天體組成 天體 定義:構成宇宙的不同形態的物質 分類:按照天體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星云、恒星、行星 衛星、彗星、流星 、星際物質。基本天體:恒星和星云,是構成宇宙的主要物質形態 運動性:宇宙中天體是運動的天體系統。定義:鄰近的天體相互吸引,以質量大的天體(公共質心)為中心旋轉的天體“集團”。 分層:地月系,太陽, 銀河系,總星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思考](1)必須離開地球大氣飛行方可稱天體,例如:北極星、星際空間的氣體、運行的人造衛星。 待發的人造衛星、空中飛行的飛機、課桌、隕石不是天體。 (2)哪些天體系統不包括地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簡稱星系)。 (3)總星系是宇宙總星系還是是人類所觀測到的宇宙。 河外星系是天體還是河外星系是天體系統。 二、太陽系 組成: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際物質 中心天體:太陽 質量大,其他圍繞其運轉 八大行星分類:按照距日遠近、質量、體積等 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肉眼可見 巨行星(木星、土星) (由近及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天文望遠鏡可見。
以上就是高中必修一地理的全部內容,1. 水循環是水在地理環境中空間位置移動和物理狀態變化的過程。2. 洋流是表層海水沿一定方向的大規模流動,對全球氣候有重要影響。第三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一節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變化與環境變遷 1. 生物進化與環境變遷密切相關,如生物的出現和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