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鑒賞目錄?1. 《音樂與人生》導言 2. 作品《草原放牧》與《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3. 了解音樂基本要素與欣賞技巧 4. 拓展與探究:音樂與生活的關系 第二單元——腔調情韻 第二節:高亢的西北腔 1. 歌曲如《上去高山望平川》與《刨洋芋》 2. 深入理解中國民歌、那么,高中音樂鑒賞目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音樂教材主要包括的內容如下:
1、音樂鑒賞(必修)
2、歌唱(選修)
3、演奏(選修)
4、創作(選修)
5、音樂與舞蹈(選修)
6、音樂與戲劇表演(選修)
音樂鑒賞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應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并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關系為終身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學習內容定位:鑒賞
內容標準:在聆聽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比較和評論。
學習方式:聆聽音樂為主。強調設計具有探究性和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根據指定專題或自選專題,主動收集文字、樂譜、圖片、音響、音像等資料進行交流,用口頭描述、撰寫詩歌散文等形式表達鑒賞心得,交流鑒賞體驗等。
聆聽豐富多彩的音樂(有代表性的通俗音樂作品)。認識、理解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音樂體裁、表演形式。理解民族民間音樂與人民生活、勞動、文化習俗的密切關系。一了解中國和西方音樂史。了 解音樂流派、重要代表人物(生平、作品、貢獻)。了解中外通俗音樂發展簡況。
欣賞中外優秀音樂作品,感受體驗民族、地域、時代風格。學習中國傳統音樂和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感受體驗民族文化特征。
有阿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音樂鑒賞
高中音樂共分六個模塊,只有音樂鑒賞是高考必考的
這本音樂鑒賞是綜合課本,三年都用這一本,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單元 學會聆聽
第二單元 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
第三單元 鼓舞弦動---豐富的民間器樂
第四單元 國之瑰寶---京劇
第五單元 亞非音樂神韻--大自然 和諧 和平
第六單元 歐洲民間音樂拉丁美洲音樂
第七單元 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峰---巴赫
第八單元 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第九單元 浪漫幻想的音樂世界
第十單元 音響塑成的民族意識
每個單元都有很多小節,你們可以根據課時去安排,三年就這些欣賞內容。
《音樂能告訴我們什么》
科目 藝術欣賞 年級 高一 班級 時間2007 年9 月日
課題一、音樂能告訴我們什么
教學目標 第一, 能安靜、用心的聆聽音樂,體驗欣賞音樂的樂趣
第二,在聽賞音樂得過程中能說出《少女的祈禱》的基本結構;能夠在互動交流中用簡單的語言說出“音樂不能告訴我們什么”的道理
教材分析
實 施 教 學 過 程 設 計一、導入:
你喜歡音樂嗎?
什么是音樂?
二、
1、聆聽三段音樂
提問:每段音樂帶給了你怎樣的情緒?(1-2個詞語)
你聯想到了什么?
主要表現形式是什么?
A《第一鋼琴協奏曲》
B《江河水》
C《變幻之風》(呈現出清新的自然氣息。在曲子中,你可以聽到呼嘯的風聲和排笛交錯出現,感覺非常縹緲浪漫)
2、活動:
5— 56| 5— 3| 4 ·5 43 |2 — —|
5724|5·4 32|3 — —|3 — —‖
你覺得這段樂譜的情緒是怎樣的?
(歡樂悲傷激昂抒情)
小結:
A、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理解、想象是各不相同的。
B、同樣的作品由于采用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就能演繹出不同的情緒和韻味。
提問:音樂與繪畫、語言文學三者的藝術特征相比較有何不同?
繪畫——具象性
語言文學——語義性
音樂——非具象性和非語義性。
有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音樂鑒賞》
高中音樂共分六個模塊,只有音樂鑒賞是高考必考的。
這本音樂鑒賞是綜合課本,三年都用這一本,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單元 學會聆聽
第二單元 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
第三單元 鼓舞弦動---豐富的民間器樂
第四單元 國之瑰寶---京劇
第五單元 亞非音樂神韻--大自然 和諧 和平
第六單元 歐洲民間音樂拉丁美洲音樂
第七單元 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峰---巴赫
第八單元 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第九單元 浪漫幻想的音樂世界
第十單元 音響塑成的民族意識
每個單元都有很多小節,你們可以根據課時去安排,三年就這些欣賞內容。
現在的應試教育中除了音樂特長班會有音樂課程外,一般的統考學生你就別想什么音樂了,我在上高中的幾年里,哪聽過什么歌曲呀,后來上大學進城后,顯然地與大城市的學生差了一大截!苦呀!
好像現在國家教育部門也沒有提倡說高中的學生增加音樂這方面的知識,如果你真的想學這方面的知識,并有意以后也從事相關的,那么我建議你最好是調一下具備培訓音樂特長的學校,這樣就能你的愿望了。
以上就是高中音樂鑒賞目錄的全部內容,《音樂能告訴我們什么》科目 藝術欣賞 年級 高一 班級 時間 2007 年 9 月 日課題 一、音樂能告訴我們什么教學目標 第一, 能安靜、用心的聆聽音樂,體驗欣賞音樂的樂趣第二,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