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樂教材?教材分析:這是人類音社高中《音樂》課本第一單元第二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介紹了音樂要素節奏、旋律的基本知識和要點,以及中國歷史歌曲《長城謠》。通過學習,使學生對節奏和旋律在音樂中的作用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教學目的 明確學習音樂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賞和學唱聲樂作品《長城謠》入手,那么,人音版高中音樂教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內容廣泛,包括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史、音樂形式、樂理分析、音樂欣賞等多個方面。
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模板匯編五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欣賞小提琴獨奏《思鄉曲》。本課是《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全一冊)96年版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音樂中第二節器樂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樂課本》中,馬思聰的《思鄉曲》是中國近現代音樂的優秀代表。引導學生對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了解,有助于欣賞他的作品。從而使學生對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從內容、風格上進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賞。該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作為中學生很有必要去欣賞它,同時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思鄉曲》,學習了解其演奏樂器--小提琴:曲作者馬思聰;作品的曲式與風格--帶再現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思鄉曲》,使學生從情感上愿意聆聽,并有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馬思聰其他作品的情緒,培養學生的思鄉情和愛國情。
如題,請問是哪個版本的音樂教材呢?人音版還是人教版呢?急急急急!十萬火急啊!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版
高中音樂教材主要包括的內容如下:
1、音樂鑒賞(必修)
2、歌唱(選修)
3、演奏(選修)
4、創作(選修)
5、音樂與舞蹈(選修)
6、音樂與戲劇表演(選修)
音樂鑒賞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應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并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關系為終身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學習內容定位:鑒賞
內容標準:在聆聽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比較和評論。
學習方式:聆聽音樂為主。強調設計具有探究性和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根據指定專題或自選專題,主動收集文字、樂譜、圖片、音響、音像等資料進行交流,用口頭描述、撰寫詩歌散文等形式表達鑒賞心得,交流鑒賞體驗等。
聆聽豐富多彩的音樂(有代表性的通俗音樂作品)。認識、理解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音樂體裁、表演形式。理解民族民間音樂與人民生活、勞動、文化習俗的密切關系。一了解中國和西方音樂史。了 解音樂流派、重要代表人物(生平、作品、貢獻)。了解中外通俗音樂發展簡況。
欣賞中外優秀音樂作品,感受體驗民族、地域、時代風格。學習中國傳統音樂和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感受體驗民族文化特征。
作者 許以遠
年級:高一年級
執教:筍崗中學 許以遠
教材分析:這是人類音社高中《音樂》課本第一單元第二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介紹了音樂要素節奏、旋律的基本知識和要點,以及中國歷史歌曲《長城謠》。通過學習,使學生對節奏和旋律在音樂中的作用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教學目的
明確學習音樂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賞和學唱聲樂作品《長城謠》入手,引導學生運用節奏和旋律知識,體會和感受其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感性體驗和理性知識相結合,更多地從音樂的表現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學習音樂要素的知識的重要性,了解節奏和旋律要音樂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
2、 有重點地簡述節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識和要點,并作必要的解釋和提問。
(二) 欣賞音樂作品《長城謠》
1、 導言:運用節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節奏的組合和旋律線的進行,在音樂作品中表現出的不同情感。
2、 簡介作品:歌曲《長城謠》是流行于我國抗戰時期的一首優秀作品,劉雪庵曲,潘孑農詞,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農所編電影劇本《關山萬里》中的主題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發戰爭,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卻風行全國。寫法上和《孟姜女》一類傳統民歌相近,具有濃厚的敘事特點,典型的五聲調式。
以上就是人音版高中音樂教材的全部內容,合集里面有你需要的 人音版音樂選修11mwXAP_W3CHobtVs2Mf2RKg?pwd=1234 1234 新版人音版高中音樂書選擇性必修1-5《世界民族音樂》等,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出版時間為2021年7月第1版。人音版高中音樂選擇性必修一教科書,本教材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