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二戰知識點?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矛盾發展。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懲罰性規定,使戰后德國民族主義復仇主義情緒蔓延,成為法西斯勢力興起的土壤。戰勝國之間也矛盾重重,意大利和日本不滿已得利益,伺機重新瓜分世界;美日之間的矛盾不斷發展。還有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不同制度之間的矛盾。那么,高中歷史二戰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二戰背景條件
(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對資本主義國家構成了沉重打擊。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出現拋售股票的狂潮,收盤時轉手的股票達到1300萬股,創歷史最高紀錄。隨之而來的是股票市場的崩潰和銀行的擠兌風潮,使美國經濟陷入絕境,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這次大危機的爆發有著深刻的社會和歷史根源。由于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制之間的矛盾,美國國內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1929年美國貧困戶家庭占到家庭總數的60%,這大大限制了美國經濟的發展。而當時出現的投機狂熱又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1928年8月美國股票市場的平均價格相當于5年前的4倍,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
這場危機來勢兇猛而且持續了五年時間,從美國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給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造成嚴重破壞,人們常常用“大蕭條”“大危機”來形容這場危機。
(2)、法西斯勢力崛起
1920年代末,西方國家大蕭條所帶來的動亂,使法西斯主義惡性發展。納粹黨迅速膨脹為德國第一大黨。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上臺,2月制造國會縱火案,3月通過《授權法》,繼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籠,至次年8月頒布《國家元首法》,對國家生活進行了全面改組,建立起極權統治的法西斯體制,并且加緊擴軍備戰。

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知識點匯總
高中歷史作為一門涵蓋廣泛、內容豐富的學科,對于許多同學來說確實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外歷史綱要·下》的知識點,以下是根據北大學姐整理的資料進行匯總的內容,高一高二乃至高三的同學皆適用。
一、世界近代史
新航路的開辟
背景:歐洲人對基督教的傳播和黃金的渴求,以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東西方商路的控制。
過程:迪亞士發現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
影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促進了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為核心,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代表人物有但丁、莎士比亞等。
宗教改革: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反對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促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
早期殖民擴張
特點:以掠奪財富為主要目的,手段殘暴。
經濟危機導致國家間爭奪激烈是二戰爆發的社會根源
法西斯政權迅速崛起瓜分世界是二戰爆發的直接原因
西方經濟大國持綏靖政策妥協是戰爭爆發的深層誘因
沒有及時形成反法西斯陣線是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
一戰:
性質:參戰各國沒有正義與不正義而言,除了比利時和塞爾維亞,一戰算是資本主義國家“狗咬狗”的戰爭。
后果:是第一場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戰斗的殘酷性令世界瞠目。戰后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以防止這類戰爭的爆發。不過二戰的爆發證明了這個體系是行不通的。
二戰:
性質: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盟軍是正義的,法西斯是邪惡的。
戰后:建立了雅爾塔體系,并逐漸形成了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同時成立了聯合國,有美蘇中英擔任世界警察。最后法國加入,就成了今天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
后果:歐亞損失慘重,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蘇聯次之,不久就引發了北約和華約的冷戰。
經濟危機導致國家間爭奪激烈是二戰爆發的社會根源
法西斯政權迅速崛起瓜分世界是二戰爆發的直接原因
英法綏靖政策

以上就是高中歷史二戰知識點的全部內容,和二戰有關的有英法的綏靖政策,西班牙內戰,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割讓蘇臺德地區,德國閃擊波蘭,蘇德條約,莫斯科保衛戰,珍珠港事件,中途島海戰,《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簽訂等歷史事件。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