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頓效應高中物理?康普頓效應的理論計算結果表明,能量守恒和動量守恒兩個定律在微觀現象中也嚴格地適用。這一結論不僅驗證了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也為后續的物理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同時,康普頓效應的實驗觀察和理論計算也促進了人們對光子、電子等微觀粒子的認識和理解。那么,康普頓效應高中物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愛因斯坦(1921) 美國 提出電磁輻射本身是不連續的,解釋了光電效應;提出光子具有能量
密立根(1923) 美國 通過實驗測量普朗克常數并與黑體輻射的普朗克常數比較,從而證明了愛因斯坦學說的正確性;油滴實驗測定了電子電量
康普頓(1927) 美國 解釋了光的散射現象中有大于原來波長的光的成分(康普頓效應),證明了光子具有動量。
德布羅意(1929) 提出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德布羅意波,物質波)
勞厄 德國 用晶體縫隙作為衍射光柵驗證倫琴射線的波動性
戴維孫(1937) 利用晶體進行了電子衍射實驗,證明了電子的衍射圖樣
GP湯姆生(1937)
玻恩 德國 提出了光是一種概率波
海森伯(1932) 德國 提出了不確定性關系,矩陣力學
N玻爾(1922) 丹麥 建立了前期量子論;創建了玻爾原子模型
高中物理的光學的主要知識點有 1、幾何光學: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 2、光的本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譜、光的波粒二象性、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德布羅意波。十六、光的反射和折射(幾何光學)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2.絕對折射率(光從真空中到介質)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見光中紅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質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3.全反射:1)光從介質中進入真空或空氣中時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條件: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入射角等于或大于臨界角
注:(1)平面鏡反射成像規律:成等大、正立的虛像,像與物沿平面鏡對稱;
(2)三棱鏡折射成像規律:成虛像,出射光線向底邊偏折,像的位置向頂角偏移;
(3)光導纖維是光的全反射的實際應用,放大鏡是凸透鏡,近視眼鏡是凹透鏡;
(4)熟記各種光學儀器的成像規律,利用反射(折射)規律、光路的可逆等作出光路圖是解題關鍵;
(5)白光通過三棱鏡發色散規律:紫光靠近底邊出射。
十七、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動性,稱為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兩種學說:微粒說(牛頓)、波動說(惠更斯)
2.雙縫干涉:中間為亮條紋;亮條紋位置: =nλ;暗條紋位置: =(2n+1)λ/2(n=0,1,2,3,、、、);
條紋間距
{ :路程差(光程差);λ:光的波長;λ/2:光的半波長;d兩條狹縫間的距離;l:擋板與屏間的距離}
3.光的顏色由光的頻率決定,光的頻率由光源決定,與介質無關,光的傳播速度與介質有關,光的顏色按頻率
從低到高的排列順序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助記:紫光的頻率大,波長小)
4.薄膜干涉:增透膜的厚度是綠光在薄膜中波長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
5.光的衍射:光在沒有障礙物的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在障礙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長大得多的情況下,光的衍射現象不明顯可認為沿直線傳播,反之,就不能認為光沿直線傳播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現象說明光是橫波
7.光的電磁說:光的本質是一種電磁波。
2.做勻加速直線邉擁奈矬w,一次通過A、B、C三點,位移Sa=Sc.已知物體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為3米每秒,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為6米每秒,那麼,物體在B點的瞬時速度的大小為?4。一架飛機水平勻速地在某同學頭頂飛過,當他聽到飛機的發動機聲從頭頂正上方傳來時,發現飛機在他前上方約與地面成60度角的方向上,據此可估算此飛機的速度約為聲速的多少倍。5某測量員是這樣利用回聲側距離的;他站在兩平行峭壁間某一位置鳴槍,經過1.00秒第一次聽到回聲,又經過0.50秒再次聽到回聲,已知聲速為340米每秒,則兩峭壁間的距離為多少米?請寫出清晰的過程

康普頓效應的理論計算
康普頓效應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現象,它揭示了光子與物質粒子(如電子)相互作用時,光子的能量和動量會發生變化,同時物質粒子也會獲得相應的能量和動量。以下是對康普頓效應的理論計算過程的詳細闡述。
一、動量守恒的應用
在康普頓效應中,入射光子、散射光子和碰撞后的電子三者之間的動量關系可以通過動量守恒定律來描述。設入射光子的動量為$frac{hv}{c}$,散射光子的動量為$frac{hv'}{c}$,碰撞后的電子的動量為$mv$,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v$和$v'$分別為入射光子和散射光子的頻率,$c$為光速,$m$為電子的質量,$v$為電子的速度。
根據動量守恒條件,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mv)^{2} = left(frac{hv}{c}right)^{2} + left(frac{hv'}{c}right)^{2} - 2frac{h^{2}}{c^{2}}costheta$
其中,$theta$為散射光與入射光之間的夾角。
二、能量守恒的應用
在碰撞過程中,除了動量守恒外,能量也守恒。

關于“光子說”的實驗解釋及“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一、關于“光子說”的實驗解釋
光電效應
實驗現象:光電效應實驗表明,當光照射到金屬表面時,能夠使得金屬表面的電子獲得足夠的能量從而逃逸出來,形成光電流。
光子說解釋:根據光子說,光是由具有能量的光子組成的粒子流,每個光子的能量E=hv(h為普朗克常數,v為光的頻率)。當光子照射到金屬表面時,其能量可以被金屬中的電子吸收,當電子吸收的能量大于其逸出功時,電子就能從金屬表面逃逸出來。
康普頓效應
實驗現象:康普頓效應實驗發現,X射線經過石墨散射后,除了原波長λ0的成分外,還出現了波長大于λ的成分。
光子說解釋:康普頓認為光子不僅具有能量,還具有動量。在散射過程中,光子與石墨中的電子發生相互作用,光子將一部分動量轉移給電子,導致光子動量減小,根據p=h/λ(p為動量,λ為波長),光子的波長因此增大。
光壓
實驗現象:當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時,會對物體產生壓力,這種現象稱為光壓。
以上就是康普頓效應高中物理的全部內容,光的粒子性 實驗證據: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光壓等現象表明光具有粒子性。這些現象中,光被看作是由具有能量和動量的光子組成的粒子流。理論解釋:根據光子說,光子的能量E=hv,動量p=hv/c=h/λ。這些物理量描述了光子的粒子性質。同時,光子說并沒有完全否定光的波動性,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