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筆記?必修一部分(高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1 宇宙中的地球1、天體級別: 河外星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2、太陽系中距太陽由近及遠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筆記?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上了高中,就要開始學會自己做筆記了,特別是對于地理這種知識點比較多的學科而言。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地理高一筆記內容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高一筆記內容1
第一節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一、城市形態(課本P18圖2.1)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區
1.利用類型: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機關用地、休憩及綠化用地、交通用地、農業用地等。2.常見功能區:功能區之間沒有明確界限,某一種功能區以某種土地利用方式為主(課本P19~21)
三、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與變化
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典型模式(參看課本P22圖2.7)
第二節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級(課本P25~26)
二、德國南部城市等級體系的啟示(課本P28~29圖2.13,2.15)1.等級較高的城市數目較少,城市相距較遠.2.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是層層嵌套的.
3.城市服務范圍六邊形嵌套模式可以用來指導區域規劃、城市建設和商業網點的布局.
第三節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課本P31~32圖2.17,2.18)
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
1.城市化的發展階段和特點(課本P33圖2.20)
2.逆城市化
3.世界城市化的地區差異(課本P32圖2.19)三、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本P36~37圖2.25)
2.城市環境問題(課本P37圖2.26)
3.改善城市環境的措施(課本P38)
⑴發展低污染的節能建筑和綠色交通,減少城市污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態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
必修一部分(高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體級別:河外星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2、太陽系中距太陽由近及遠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因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4、地球上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外部條件包括太陽穩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自身條件:(1) 地球有適中的質量體積,所以地球周圍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2)由于日地距離適中及地球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適中的溫度;(3)地球上有液態水(能形成海洋)。§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1、太陽輻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可以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可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還可以通過人為轉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陽活動的標志包括黑子和耀斑。當太陽活動比較劇烈時,可以形成磁暴和極光現象,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可以誘發水旱災害和地震等自然災害。§3地球的運動1、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自轉周期若以太陽為參照物大約為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日;若以遠離地球的某一恒星為參照物,則大約為23小時56分4秒,叫做一個恒星日日。
必修一部分(高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體級別:河外星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2、太陽系中距太陽由近及遠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因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4、地球上產生生命的基本條件:外部條件包括太陽穩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自身條件:(1) 地球有適中的質量體積,所以地球周圍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2)由于日地距離適中及地球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適中的溫度;(3)地球上有液態水(能形成海洋)。§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1、太陽輻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可以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可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還可以通過人為轉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陽活動的標志包括黑子和耀斑。當太陽活動比較劇烈時,可以形成磁暴和極光現象,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可以誘發水旱災害和地震等自然災害。§3地球的運動1、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自轉周期若以太陽為參照物大約為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日;若以遠離地球的某一恒星為參照物,則大約為23小時56分4秒,叫做一個恒星日日。
將課堂重要知識點記錄成筆記,是日后復習的好資料。下面是我為您帶來的高一地理必修1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地理必修1筆記: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天體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態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筆記的全部內容,必修一部分(高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1 宇宙中的地球1、天體級別: 河外星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2、太陽系中距太陽由近及遠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