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美女久久,久久久国际精品,激情小说亚洲图片,国产精品多人

當前位置: 高中學習網 > 高中 > 理綜 >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材分析

  • 高中物理
  • 2024-10-02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幾個實例的分析,使學生明確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分析,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系,學會用合理、科學的方法處理問題。 (2)通過離心運動的應用和防止的實例分析.使學生明白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要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問題。 (3)養成良好的思維表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那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二物理都學什么內容

高中物理必修2《功》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發生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理解正功和負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況下力做正功或負功;

(3)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標量;

(4)掌握合力做功的意義和總功的含義;

(5)掌握公式W=Fs cosα的應用條件,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2、過程與方法:理解正負功的含義,并會解釋生活實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功與生活聯系非常密切,通過探究功來探究生活實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功的計算公式,理解力對物體做功的兩個要素;

教學難點

1.難點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與物體運動方向的位移容易混淆,需要講透、講白;

2.使學生認識負功的意義較困難,也是難點之一。

教學過程

一、功

1.基本知識

(1)功的定義

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了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2)做功的因素

①力;②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的位移.

(3)功的公式

①力F與位移l同向時:W=Fl.

②力F與位移l有夾角α時:W=Flcos_α,其中F、l、cos α分別表示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與位移夾角的余弦.

③各物理量的單位:F的單位是N,l的單位是m,W的單位是N·m,即J.

(4)正功、負功

(5)合力的功

功是標量,當物體在幾個力的共同作用下,發生一段位移時,這幾個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等于各個力分別對物體所做功的代數和,也等于這幾個力的合力對這個物體所做的功.

2.思考判斷

(1)公式W=Fl中的l是物體運動的路程.(×)

(2)力F1做功10 J,F2做功-15 J,力F1比F2做功少.(√)

(3)力對物體不做功,說明物體位移一定為零.(×)

探究交流

一個人提著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走了一段路程,人對水桶是否做了功?

【提示】人提著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人提桶的力對水桶不做功.因為人提水桶的力,沿豎直方向,而水桶在豎直方向上無位移.

二、功及正功、負功的理解

【問題導思】

1.公式W=Flcos α中各符號的意義如何?

2.功有正負,功是矢量嗎?

3.做功與做工相同嗎?

1.對公式W=Flcos α的理解

(1)各符號的含義:F表示力的大小;l表示力的作用點相對于地面位移的大小,當力的作用點的位移與物體的位移相同時,也常常說是物體相對于地面的位移大小;α表示力和位移方向的夾角.

(2)W=F·lcos α與W=Fcos α·l的理解

公式可以表示為W=F·lcos α,表達的物理意義是功等于力與沿力F方向的位移的乘積;公式也可以表示為W=Fcos α·l,表達的物理意義是功等于沿位移方向的力與位移的乘積.

2.對正功、負功的理解

(1)功是標量:功是標量,只有量值,沒有方向.功的正、負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數量上的正與負.我們既不能說“正功與負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說“正功大于負功”,它們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

(2)正功、負功的物理意義:功的正負由力和位移之間的夾角決定,所以功的正負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說明做功的力對物體來說是動力還是阻力.

(3)一個力對物體做負功,往往說成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

誤區警示

1.計算功時首先應明確要求的是哪一個力的功,物體所受的各個力做功時互不影響.

2.物理學中的“做功”與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含義不同.

例:如圖所示,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質量為m的物體勻速地沿著長為L,傾角為α的斜面的一端向上運動到另一端,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分別求作用在物體上各力對物體所做的功.

【審題指導】審題時應注意以下條件

(1)物體勻速運動,合力為零,且各力均為恒力.

(2)求力的功時,要特別關注力和位移的夾角.

【答案】拉力做功mgL(sin α+μcos α),重力做功-mgLsin α,摩擦力做功-μmgLcos α,斜面彈力對物體不做功

規律總結:力做正功還是負功的判斷方法

1.看力F與位移l的夾角α

α<90°,力做正功;α>90°,力做負功;α=90°,力不做功.

2.看力F與速度v的夾角α

α<90°,力做正功;α>90°,力做負功;α=90°,力不做功.

3.看速率增大還是減小,若在力作用下速率增大,此力做正功,反之做負功.

三.摩擦力功的理解

【問題導思】

1.靜摩擦力一定不做功嗎?

2.滑動摩擦力一定做負功嗎?

3.相互作用的一對靜摩擦力的總功和一對滑動摩擦力的總功分別如何?

我們知道運動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或靜摩擦力,靜止的物體也可以受滑動摩擦力或靜摩擦力.

總結

(1)當靜止的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或靜摩擦力時,摩擦力對該物體不做功.

(2)當運動的物體受到滑動摩擦力或靜摩擦力時,摩擦力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動力.當摩擦力為動力時,摩擦力做正功;當摩擦力為阻力時,摩擦力做負功.

(3)求摩擦力做的功時,對于靜摩擦力,由于物體之間相對靜止,兩物體位移相同.因此一對靜摩擦力做功的代數和為零.對于滑動摩擦力,由于物體之間有相對滑動,故兩個物體的對地位移并不相同,因此兩個相互作用的滑動摩擦力做功的總和不為零.

例:質量為M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個質量為m的滑塊以某一速度沿木板表面從A點滑至B點,在木板上前進了L,而木板前進l,如圖所示.若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求摩擦力對滑塊、對木板做功各為多少?摩擦力做的總功為多少?

【審題指導】解答此題應把握以下兩點:

(1)兩物體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2)求功時所用位移是指物體對水平面的位移.

【答案】-μmg(l+L)μmgl-μmgL

四、總功及其求解思路

【問題導思】

1.什么是總功?

2.總功的求法有哪些思路?

3.上述思路常適用于哪些情況?

由合力與分力的等效替代關系知,合力與分力做功也是可以等效替代的,因此計算總功的方法有兩種:

1.先求物體所受的合力,再根據公式W合=F合lcos α求合力的功.

2.先根據W=Flcos α,求每個分力做的功W1、W2、W3、…、Wn,再根據W合=W1+W2+W3+…+Wn,求合力的功.即合力做的功等于各個分力做功的代數和.

誤區警示

方法(1):僅適用于幾個力同時作用于物體上,且它們均不發生變化的情況;

方法(2):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不管是幾個力同時作用,還是作用時間有先后.

例:如圖所示,一個質量m=2 kg的物體,受到與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力F=10 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動的距離l=2 m,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Ff=4.2 N,求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cos 37°=0.8,sin 37°=0.6)

【審題指導】求解該題一般有如下兩種思路:

【答案】7.6 J

規律總結:靈活選擇兩種求合力功的方法

1.如果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或在某一方向受力平衡,或者物體在某一方向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合力等于ma),先求合力再求功的方法更簡捷.

2.如果已知物體所受的力之中有的不做功,有的做功且方便求得該力的功(如重力功)時,選擇W合=W1+W2+W3+…+Wn簡單方便.

例: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現使斜面水平向左勻速移動距離l.該過程中,斜面對物體做的功、各力對物體做的總功分別是()

A.-mglsin θcos θ,0

B.0,0

C.0,mglsin θcos θ

D.-mglsin θcos θ,mglsin θcos θ

【答案】B

五、變力功的求法

例:如圖所示,擺球質量為m,懸線的長為L,把懸線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設在擺球運動過程中空氣阻力Ff的大小不變,求擺球從A運動到豎直位置B時,重力mg、繩的拉力FT、空氣阻力Ff各做了多少功?

【答案】mgL;0;

高二物理教案人教版

本節課的重點是成功進行演示實驗和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這是本節課的核心,是本節課成敗的關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高中物理教案優秀范文三篇,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歐姆定律》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一課,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高中必修本(下冊)安排這節課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再次增加感性認識;體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即通過實驗來探索物理規律);學習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的兩種常用方法——列表對比法和圖象法;再次領會定義物理量的一種常用方法——比值法.這就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這節課不全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實驗結論及定律的內容,重點在于要讓學生知道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結論時用了什么樣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控制實驗條件和物理變量的,從而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發現物理定律的歷史足跡體會科學家的思維方法.

本節課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復習初中知識的作用,另一方面為學習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奠定基礎.本節課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基本方法,也將在后續課程中多次應用.因此也可以說,本節課是后續課程的知識準備階段.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讓學生記住歐姆定律的內容及適用范圍;理解電阻的概念及定義方法;學會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基本方法;掌握歐姆定律并靈活運用.

本節課的重點是成功進行演示實驗和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這是本節課的核心,是本節課成敗的關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

本節課的難點是電阻的定義及其物理意義.盡管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在高一物理和高二電場一章中已經接觸過,但學生由于缺乏較多的感性認識,對此還是比較生疏.從數學上的恒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義并進而認識其代表一個新的物理量,還是存在著不小的思維臺階和思維難度.對于電阻的定義式和歐姆定律表達式,從數學角度看只不過略有變形,但它們卻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義.有些學生常將兩種表達式相混,對公式中哪個是常量哪個是變量分辨不清,要注意提醒和糾正.

二、關于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課有演示實驗的特點,本節課采用以演示實驗為主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法.教師邊演示、邊提問,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材難點處適當放慢節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教師可給予恰當的思維點撥,必要時可進行大面積課堂提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這樣既有利于化解難點,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領會怎樣提出研究課題,怎樣進行實驗設計,怎樣合理選用實驗器材,怎樣進行實際操作,怎樣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及通過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和總結出物理規律.同時要讓學生知道,物理規律必須經過實驗的檢驗,不能任意外推,從而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對教學過程的構想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構想:1.在引入新課提出課題后,啟發學生思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不一定讓學生回答)?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方法論教育,也為過渡到演示實驗起承上啟下作用.2.對演示實驗所需器材及電路的設計可先啟發學生思考回答.這樣使他們既鞏固了實驗知識,也調動他們盡早投入積極參與.3.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可請兩位同學上臺協助,同時讓其余同學注意觀察,也可調動全體學生都來參與,積極進行觀察和思考.4.在用列表對比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后,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為了更直觀地顯示物理規律,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目的是更加突出方法教育,使學生對分析實驗數據的兩種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到此應該達到本節課的第一次高潮,通過提問和畫圖象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轉向高漲.5.在得出電阻概念時,要引導學生從分析實驗數據入手來理解電壓與電流比值的物理意義.此時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結論,而應給予充分的時間,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并給予適當的思維點撥.此處節奏應放慢,可提請學生回答或展開討論,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課堂氣氛掀起第二次高潮,也使學生對電阻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有深刻的印象.6.在得出實驗結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出歐姆定律,這實際上是認識上的又一次升華.要注意闡述實驗結論的普遍性,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先行總結,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重申時語氣要加重,不能輕描淡寫.要隨即強調歐姆定律是實驗定律,必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不能任意外推.7.為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自編若干概念題、辨析題進行反饋練習,達到鞏固之目的.然后結合課本練習題,熟悉歐姆定律的應用,但占時不宜過長,以免沖淡前面主題.

四、授課過程中幾點注意事項

1.注意在實驗演示前對儀表的量程、分度和讀數規則進行介紹.

2.注意正確規范地進行演示操作,數據不能虛假拼湊.

篇二:速度和時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速度—時間圖像.

2、理解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進一步訓練用圖像法表示物理規律的能力.

情感目標

滲透從簡單問題入手及理想化的思維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本單元的基礎,是進一步學習加速度概念及勻變速運動規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兩個知識點:速度—時間圖像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教材的編排自然順暢,便于學生接受,先給出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再根據具體的實例(汽車做勻加速運動),進一步突出了“圖像通常是根據實驗測定的數據作出的”這一重要觀點,并很自然地給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最后,闡述了從簡單情況入手,及理想化的處理方法,即有些變速運動通??山瓶醋鲃蜃兯龠\動來處理.

教法建議

對速度——時間圖像的學習,要給出物體實際運動的情況,讓學生自己建立圖像,體會建立圖像的一般步驟,并與位移圖像進行對比.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的學習,也要通過分析具體的實例,認真體會“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變化相等”的特點,教師也可以給出速度變化相同,但是所用時間不等的例子,或時間相同,速度變化不等的例子,讓學生判斷是否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速度——時間圖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定義.

教學難點:對圖像的處理.

主要設計:

1、展示課件:教材圖2—15的動態效果(配合兩個做勻速運動的物體)體會速度——時間圖像的建立過程.

2、提問:如何從速度——時間圖像中求出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

3、上述兩個運動的位移——時間圖像是怎樣的?

(讓同學自己畫出,并和速度——時間圖像進行對比)

4、展示課件圖2—17的動態效果〔配合做勻加速運動的汽車運行情況(顯示速度計)

引導同學:采集實驗數據,建立坐標系,描點做圖.

5、展示課件圖2—18的動態效果(配合做勻減速運動的汽車)

引導同學:畫出它的速度——時間圖像.

6、提問:上述兩個汽車運動過程有什么特點?

引導同學發現“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改變相等”的特點.

7、舉例:

①速度改變相等,所用時間不等的情況.

②經過相同時間,速度改變不相等的情況.

8、小結: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什么是勻加速直線運動?什么是勻減速直線運動?

探究活動

請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車(假設汽車在一條直線上行駛)觀察汽車的速度表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數據,即記錄汽車在不同時刻的速度,之后把你采集的數據用速度——時間圖像表示出來,并將你的結果講給周圍人聽。

高中物理教案

向心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m)、物體運動圓周半徑的長度(r)和角速度(ω)有著密切關系。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2020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線運動》第六節《向心力》。

教材的內容方面來看,本章節主要講解了向心力的定義、定義式、方向及驗證向心力的表達式,變速圓周運動和一般曲線運動。前面幾節已經學習了曲線運動、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這節講的是描述使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合外力,是對物體運動認識上的升華,為接下來萬有引力的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這樣的安排由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來看,本章節是運動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級物理課程中比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對物體運動認識上的升華,它把運動學和動力學聯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也是學生知識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方面】在學習本節課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曲線運動、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具備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這為本節課的探究性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高一必修二物理固學案電子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自己總結生活中與磁有關的現象,了解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磁現象和應用,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2、通過實驗了解磁與磁、磁與電的相互作用,掌握電流磁效應現象。使學生具有普遍聯系事物的能力,培養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

3、通過直觀的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熟悉了解地磁場和其他天體的磁場及與之有關的自然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參與課前的準備工作,收集課外的各種磁有關的現象和應用。

2、在電流磁效應現象的教育中,本節課采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還原物理規律的發現過程,強調學生自主參與。

3、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分析、比較、歸納,采用老師與學生雙向交流感知現象下的物理規律的普遍聯系。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現象的教育中,要讓學生知道奧斯特的偉大在于揭示電和磁的聯系,打開了科學中一個黑暗領域的大門。也讓學生懂得看似簡單的物理現象在它發現的最初過程中是如何的艱難。

2、通過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樹立起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系的觀點。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對磁的應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3、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產生積極情感。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優秀教案【5篇】精選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下面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中物理教案”,歡迎閱讀與借鑒!

高中物理教案1

【課 題】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1)》第一章第二節《庫侖定律》

【課 時】1學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點電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庫侖定律的含義及其表達式;

2、會用庫侖定律進行有關的計算;

3、知道庫侖扭稱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庫侖定律得出的過程,體驗從猜想到驗證、從定性到定量的科學探究過程,學會通過間接手段測量微小力的方法;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結果及結合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點電荷的研究,讓學生感受物理學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義;

2、通過靜電力和萬有引力的類比,讓學生體會到自然規律有其統一性和多樣性。

【教學重點】

1、建立庫侖定律的過程;

2、庫侖定律的應用。

【教學難點】

庫侖定律的實驗驗證過程。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的全部內容,高中物理教案1 【課題】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1)》第一章第二節《庫侖定律》 【課時】1學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點電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庫侖定律的含義及其表達式; 2、會用庫侖定律進行有關的計算; 3、知道庫侖扭稱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1、。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省| 上虞市| 都匀市| 太仆寺旗| 焉耆| 集贤县| 宁城县| 甘肃省| 兴义市| 集贤县| 昌宁县| 怀柔区| 苍南县| 银川市| 阿克| 房产| 茶陵县| 石棉县| 绵竹市| 武穴市| 五莲县| 扎兰屯市| 柳江县| 泰州市| 当涂县| 哈密市| 宜川县| 太康县| 乌鲁木齐市| 堆龙德庆县| 保靖县| 司法| 仪陇县| 岳普湖县| 诸暨市| 驻马店市| 增城市| 连江县| 天台县| 土默特左旗| 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