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語法?定語后置是指在古代漢語里,為了突出和強調定語,而把定語放在主語或賓語的中心詞之后的語法現象。例句:馬之千里者、荊州之民附操者、求人可使報秦者、石之鏗然有聲者、村中少年好事者等。1、格式:中心詞+定語+者 ①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尋找可以出使秦國回來復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那么,高中語文語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定語后置是指在古代漢語里,為了突出和強調定語,而把定語放在主語或賓語的中心詞之后的語法現象。例句:馬之千里者、荊州之民附操者、求人可使報秦者、石之鏗然有聲者、村中少年好事者等。1、格式:中心詞+定語+者 ①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尋找可以出使秦國回來復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劍》)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 ③荊州之民附操者。
(《赤壁之戰(zhàn)》)譯文:“荊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來者。(《勾踐滅吳》)譯文:“四方前來投奔吳國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驢》)譯文:“村中有個喜歡多事的年青人”。 2、格式:中心詞+之+定語+者 ①馬之千里者(《馬說》)譯文:“千里馬”。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譯文:“富有的和尚卻不能到達”。 ③國之孺子之游者(《勾踐滅吳》)譯文:“吳國出游的年青人”。 ④石之鏗然有聲者。(《石鐘山記》譯文:“鏗然有聲的石頭”。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 高考文言文語法詳解
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
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
②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③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⑤七略四庫,天子之書。
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遺恨也。 ⑨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句數在3句以上)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將項燕。
⑤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⑥非死,則徙爾。
⑦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⑧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⑩我乃楚狂人,風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
語文語法,莫過于表達技巧,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夸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①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②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起興寫景抒情 寓情于景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順敘 倒敘 插敘 卒章顯志象征 襯托 反襯 烘云托月 想象 聯(lián)想照應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表現手法主要通過相應的方法巧妙恰當地反應揭示主旨,為中心服務。 明、抒情、議論等);
3意境的創(chuàng)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復等)的運用等,
,4、修辭手法:比喻、雙關、借代、反復、排比、反問、設問、擬人、夸張、對偶、互文等
至于古文中的倒裝,古今異義,通假,詞性變化就靠積累了。
文言文語法簡析
4介詞賓語的位置,
5謂語前置
(1) 賓語前置
賓語在一定的語境中,要放在動詞謂語之前,這是古代漢語中最為突出的一種語序現象。一般地說這種前置是有條件的。其類有三:
一、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提前。
例如,
① 大王來 何操 ?
② 沛公 安在 ?
③ 臣實不才,又誰 敢怨 ?
④ 圣王有百,吾 孰法 焉?
⑤ “許子冠乎?”曰:“冠。”曰:“ 奚 冠?”曰:“冠素”。
⑥ 吾 誰欺 ,欺天乎?
上解中疑問代詞“何”、“安”、“誰”、“孰”、“奚”,都是用作賓語而置于謂語的前邊的。例(3)的“敢”是能愿動詞,它必須與動詞連在一,所以“誰 ”用在“敢”之前。最有啟發(fā)性的是例(6),“欺天乎”當然也是疑問句。但由于“天”這個賓語是名詞。不是疑問代詞。所以放在動詞“欺”的后面。
二、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要前置
常見的否定詞有:不、母、無、未、、弗、勿、莫等。
例如:
①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 也。 (未有之)
②臣未 之聞 也 (未聞之)
③我無 爾詐 ,爾無我虞。 (無詐爾…)
④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 或欺 。 (莫欺之)
△疑問代詞作賓語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漢語中相當嚴格的。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知識1
(一)詞可分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意義,能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獨立成句。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
(2)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
一、實詞
1、名詞:表人和事物的名稱。
(1)表人和事物的名稱的,如:學生、書、瓜、菜、計算機
(2)表時間的叫時間名詞,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詞,如:上、下、左、右、前、后、中、東、西、南、北、前面、后邊、東邊、南面、中間
(4)表專用名稱的叫專用名詞,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稱的叫抽象名詞,如:范疇、思想、質量、品德、友誼、方法
(6)表處所的叫處所名詞,如:墻上、書屋
2、動詞:表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
(1)表動作、行為的,如:來、去、說、走、跑、學習、起飛、審查、認識
(2)表發(fā)展、變化的,如:變化、生長
(3)表存現的,如:有、無、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讓、叫
(5)表判斷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動,如:愛、想、喜歡、重視、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夠、愿意的',叫能愿動詞,如:能、會、要、應、肯、敢、能夠、應該、應當、愿意、可以、可能、必須
3、形容詞:表人或事物的形狀、樣式、性質
(1)表事物的形狀,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質,如:美、丑、惡、甜、苦、好、壞、奢侈
(3)表事物的狀態(tài),如:快、慢、迅速
4、數詞:表人或事物數目的詞。
以上就是高中語文語法的全部內容,⑤ 灼灼其華⑥ 竹喧歸浣女,動下漁舟以上之例分別體現了謂語前的三種情況。A.疑問句 B.感嘆句 C.舊詩詞押韻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文言文語法簡析4介詞賓語的位置,5謂語前置(1) 賓語前置賓語在一定的語境中,要放在動詞謂語之前,這是古代漢語中最為突出的一種語序現象。內容來源于互聯(lián)網,信息真?zhèn)涡枳孕斜鎰e。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