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酸性強弱順序?高中常見酸的強到弱排列順序:高氯酸,氫碘酸,硫酸,氫溴酸,鹽酸,硝酸,碘酸(以上為強酸,了解即可,大學涉及強弱排序),草酸(乙二酸),亞硫酸,磷酸,丙酮酸,亞硝酸(以上五種為中強酸)。那么,高中化學酸性強弱順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學階段各類酸的酸性強弱順序排列(由強到弱):
HClO?(高氯酸)>HI(氫碘酸)>HBr(氫溴酸)>HCl(鹽酸)>H?SO?(頌團硫酸)>HNO?(硝酸)>HClO?(氯酸)(以上為強酸)
>H?C?O?(草酸)>H?SO?(亞硫酸)>H?PO?(磷鏈櫻鄭酸)>CH?COCOOH(丙酮酸)>HNO?(亞硝酸)>HF(氫氟酸)>HCOOH(甲酸)>(以上為中強酸)
C?H?O?(乳酸)>C?H?COOH(苯甲酸)>CH?=CH-COOH(丙烯酸)>CH?COOH(棚頌醋酸)>C?H?COOH(丙酸)>C??H??COOH(油酸)>C??H??COOH(硬脂酸)>H?O·CO?(即H?CO?)(碳酸)>H?S(氫硫酸)>HClO(次氯酸)>H?BO?(硼酸)>H?SiO?(偏硅酸)>C?H?OH(苯酚)
中學階段各類堿的堿性強弱順序排列(由強到弱):
CsOH>RbOH>KOH>NaOH>Ba(OH)?>LiOH>Sr(OH)?>Ca(OH)?(以上均為強堿)
> Mg(OH)?>AgOH(相當于Ag?O的懸濁液)(以上為中強堿)
> NH?·H?O(NH?OH)> Fe(OH)?>Cu(OH)?>Fe(OH)?>Al(OH)?(明顯的兩性,堿性很弱了)
高中化學弱酸酸性排序沒有口訣。
弱酸的酸性強弱順森坦序比較如下:
CH?CHOHCOOH(乳酸)>C?H?COOH(苯甲酸)>CH?=CHCOOH(丙烯酸)>CH?COOH(跡春攔醋酸)>C?H?COOH(丙酸)>H?CO?(碳酸)>H?S (氫硫酸)>HClO(次氯酸)>H?BO?(硼酸)>H?SiO?(偏硅酸)>C?H?OH(苯酚)。
通過金屬跟酸的反應情況導出金屬活動順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Au,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活動性越強,反應越劇烈,所需時間越短。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姿胡常用它作為干燥劑。硫酸還具有脫水性,它對皮膚或衣服有很強的腐蝕性。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斷攪動,切不可把水倒進濃硫酸里。
在高中化學中,常見酸的強弱排列順序是基于酸的離解程度或酸的反應性的。下面耐罩給出對高中常見酸強弱排列順序的講解和應用方式。
1. 知識點定義來源和講解:酸的強弱是指酸溶液中氫離子(H+)的濃度或產生氫離子的能力。常見酸的強弱排列順序根據實驗經驗和理論分析得出,可以通過酸的離解程度、離子電離度或酸的平衡反應等性質進行判斷。
2. 知識點的運用:通過酸的強弱排列順序,我們可以判斷酸與堿的中和反應的進行方向、預測酸性溶液的性質以及設計實驗等。
常見酸的強弱排列通常如下所示(按照強酸到弱酸的順序):
硫酸(H2SO4) > 鹽酸(HCl) > 硝酸(HNO3) > 三氧化二硫(H2S2O7) > 醋酸(CH3COOH) > 硫酸二氫(H2SO3) > 磷酸(H3PO4) > 碳酸(H2CO3) > 硼酸(H3BO3) > 氫氧化鈉(NaOH) > 氫氧化鈣(Ca(OH)2)。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列舉的是一種常見的強弱排列順序,不同的教材或資料可能會有略微的差異,具昌逗鬧體的排列順序還需參考相關教材的說明。
在相同溫度、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條件下:
強酸的順序是: HClO4(高氯酸)>HNO3(硝酸)>HCl(鹽酸)>H2SO4(硫酸);
中強酸的順序是:H2SO3(亞硫酸)>H3PO4(磷酸);
弱酸的兆嫌森順序是:HF(氫氟酸)>H2C2O4(草酸)>HCOOH(甲酸)>C6H5COOH(苯甲酸)>CH3COOH(醋酸)>RCOOH>H2CO3(碳酸)>H2S(硫化氫)>HClO(次氯酸)>H2SiO3(硅酸)。
擴展資料
酸的強弱變化規律
酸的強弱是由酸本身的組成和結構決定的,表現在其電離能力的大小上。
1、無氧酸 中心元素的原子半徑越大者含,非金屬性越弱,對氫原子的吸引能力就越弱,酸就越容易電離出氫離子,酸性越強。例如,氫鹵酸的酸性:HF 2、含氧酸 含氧酸的酸性強弱情況比較復雜,主要有以下幾族畝條規律: (1)相同化合價的不同元素作中心原子,中心原子的原子半徑越小,非金屬性越強,其酸性越強。例如,次鹵酸(HXO)酸性:HClO>HBrO>HIO;亞鹵酸(HXO2)酸性:HClO2>HBrO2>HIO2;鹵酸(HXO3)酸性:HClO3>HBrO3>HIO3。 H2SO3>H3PO4>HF>HNO2>HCOOH>CH3COOH>H2CO3>H2S>HCN。下面介紹一下酸: 1、化合物 電離時生成的陽州悔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或者溶于水并能釋放質子形成H3O+(水合氫離子)的物質也是酸。H3O+的濃度越高,溶液酸性越強。即使是純水中也存在H3O+,其濃度為10-7mol/L。 這是由于質子從一個水分子跑到另一個水分子所造成的。在傳統意義上,H3O+的濃度還取決于氫離子的濃度,雖然水溶液中的大部分氫離子是以H3O+形式存在的。 2、強酸 強酸,是指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的酸(硫酸這類多元酸不在此限),或以酸度系數的概念理解,則指pKa值 < 1.74的酸。這個值可以理解為在標準狀況下,氫離子的濃度等同于加入強酸后的溶液濃度。 大部分強酸均是腐蝕性的,但當中亦有例外。例如超強酸當中的碳硼冊搏正烷酸(H(CHB11Cl11),其酸性比硫酸高百萬倍,但卻完全不帶有腐蝕性;相反,弱酸當中的氫氟酸(HF)卻帶有高度腐蝕性。它能夠溶解極大部分的金屬氧化物,諸如玻璃及除了銥以外的所有金屬。 以上就是高中化學酸性強弱順序的全部內容,高中常見酸的強到弱排列順序:高氯酸,氫碘酸,硫酸,氫溴酸,鹽酸,硝酸,碘酸(以上為強酸,了解即可,大學涉及強弱排序),草酸(乙二酸),亞硫酸,磷酸,丙酮酸,亞硝酸(以上五種為中強酸)。亞硫磷酸氫氟酸。高中八大強酸排列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