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計算題?例如:流通中需要貨幣量為5000億元,實際發行量為6000億元,則貨幣貶值幅度為(6000-5000)/6000=16.67%。高考政治計算題公式匯總篇三 1.存款利息計算公式:本金×存款利率×存款期限 例如:存金為1000元,那么,高中政治計算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現在的貨幣是12萬億,流通是15萬億,因此物價漲幅是12(1+X)=15,X=25%,所以30元的商品價格就變成了37.5元,結論C就出來了。
貨幣的貶值幅度:125:100=100:X,則X=80,所以貶值的幅度是20%。
第一題:150/喚緩(1+50%)/(1-20%)*6.8 = 850
第二題:在CPI存在的情況下,扮鏈哪實際上的銀行利率等于銀行基準利率廳碼與CPI之差
巧用“口訣”解答《經濟常識》計算題
在近幾年的高考中,政治部分頻頻出現經濟常識計算題,尤其是關于商品價值量的計算,雖說數據不大,計算過程也不太復雜,但是學生在解答這種試題時仍是頭疼不已,面對考題無從下手。此類計算題的口訣,在理解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正確運用,則能有效解答問題。口訣是:“提高加,降低減;正比乘,反比除”,先算加減,后算乘除。試舉例說明如何運用這一口訣。
【例1】(2008年北京文綜卷第33題)2006年某商品價值為1元。2007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其它條件不變,該商品的價值:
A.0.75元B.0.80元 C.0.85元D.1.25元
【解析】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按照口訣“提高加”,可以得出1+25%,又知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悄襪喚率啟凱成反比,根據口訣“反比除”可得出1÷(1+25%)=0.80元,因此選B。
【例2】(2008年高考文綜四川卷第24題)假設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0元,M商品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均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分別為:
A.100億元和110億元B.110億元和110億元
C.110億元和121億元D.121億元和121億元
【解析】勞動者數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均增加或提高10%,“提高加”,得出“1+10%”;價值總額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與勞動者的數量成正比,“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為100×(1+10%)=110億元。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平均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 使用價值 時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題:假設某國生產,商品的企業只有甲乙兩家,2007年甲企業產量為10萬件,每件生產時間為6小時,乙企業產量為8萬件,每件生產時間為10小時;如果甲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2008年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多少小時?
現在高考政治計算題成為最常見的選擇題題型之一,所以要想在這一部分得分,考前復習一定要對這部分知識重點理解。下面就讓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此圓考政治計算題公式匯總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高考政治計算題公式匯總篇一
1.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1)知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2)公式:變化后的單位商品價值量=原來的單位商品價值量/(1+或-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幅度)。(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
例如:原商品價值為24元,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則商品價值量為24/(1+20%)=20元。
2.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的關系
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無關,無需計算。
3.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伏凳,無需計算。
4.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
(1)知識: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成正比。
(2)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原商品數量×(1+或-個別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幅度)。(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降低-)
5.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計算
(1)第一步:變化后價格/原價格。
以上就是高中政治計算題的全部內容,【解析】解答此題,首先將題中等式: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出:2008年1月與此2007年7月相比,100日元換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著美元貶值,日元升值,日元對美元的匯率提高了,美元對日元的匯率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