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名詞解釋?1. 鴉片戰爭:發生于1840年至1842年以及1856年至1860年的兩次戰爭,外國帝國主義以禁煙為借口對中國發動侵略。2. 公車上書:1895年,康有為和梁啟超等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反對簽訂《馬關條約》,此事件標志著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也被視為中國群眾政治運動的起點。3. 護國戰爭:1915年至1916年,那么,高中歷史名詞解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公車上書:中日甲午戰爭后,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康有為聯合許多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給皇帝
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運動
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開始,從以學生為主力到以工人為主力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
必修1的主要名詞解釋
學習要點:
歷史是由社會多個角度構成的,因此對三個模塊的學習要相互貫通融合。
必修1主要名詞:
1,禪讓制:在生產力水平落后、土地財產共有的原始社會,血緣部落管理權的更替制度。它以傳位以賢為主要特點,以保證“公天下”,促進整個部落的共同發展。
2,王位世襲制:王位世襲制是夏商周(奴隸社會)時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逐漸提高,經濟上形成了私有制,部落成員分裂為貴族和平民。貴族為了維護其私有財產和權力時代不受侵犯,在政治上形成了王位世襲制。王位世襲制的本質特點是“家天下”,即以王為核心,維護王、諸侯權力繼承的王權專制制度。它經歷了形成、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形成: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王朝,夏朝。禹死后,啟繼承了王位,以王位世襲制取代了原始社會的禪讓制。
發展:商朝發展了王位世襲制,最終確立為傳子制。
完善:西周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基本上成為了以后封建社會地位繼承的正統規定。
3,分封制:是奴隸社會(西周)時期鞏固奴隸制王朝統治的主要政治制度之一。
在奴隸社會(周朝),經濟上實行井田制,一切土地屬于國王。為了對周朝實行有效的統治,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
1、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即政治史,涉及中外,古代、近代、現代不同歷史時期。
可分為四個方面: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人物、重要歷史現象。
2、經濟史
3、思想文化、科技發展史,涉及各種理論、精神、科技成果,有一部分與政治還有些聯系。
選修較簡單,中外歷史人物、歷史重大改革等都與必修有關,學好必修,選修不用愁。
擴展資料:
如何學好高中歷史
1、興趣
歷史這種東西就像聽故事一樣,就像爸爸媽媽給我們將以前他們小時候的事,曉得時候相信大家都是想聽的,如果是以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來講,同學們歷史應該都會很好,平常的那些歷史教學方法太枯燥了,這是我認為的。
2、重點
然后考試的時候往往最需要記住的是,這個事件的地點時間主人公,所以也是要抓住重點的。
3、多看
除此之外呢,還要多看其他關于歷史方面的書籍,歷史故事、人物傳記、事件介紹。如果你想學好中國古代史,必需學好古文,牢記實詞、虛詞的用法,這對于以后想學中國古代史的你相當有用!平時多看歷史有關的書,最好是貫穿時段較長、涉及面較廣的通史,有利于建立知識網絡和興趣。
4、多做
做練習很重要,買套卷子,專門做選擇題,一道題隔開時間重復做它幾遍;簡答題,論述題一般需要背點東西,可以根據關鍵詞來記。
鴉片戰爭(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國近代史上一共有兩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這是外國帝國主義以禁煙為借口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公車上書,是指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率同梁啟超等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清光緒皇帝,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于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
護國戰爭(1915年—1916年)是發生在中國近代的內戰,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并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數月后病逝。
新文化運動為20世紀早期中國文化界中,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革新運動。1919年5月4日前夕,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傳統純正的中國文化,并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持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即為新文化運動濫觴。
高中歷史學習,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后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后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于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以上就是高中歷史名詞解釋的全部內容,8,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指形成于漢代,正式確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的一種古代中國中央政府機構設置制度。這個制度中的三省在元朝滅亡之后,被明朝廢除,而六部制沿用至清代。唐朝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小農經濟高度發達,在小農經濟的推動下,商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對外貿易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