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背越式跳高教案?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過桿和落地四個技術環節組成,為了獲得必要的速度、高度、更有利地進入騰空過桿階段,快速有力地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關鍵技術。雖然前三次課都學習了起跳和過桿,但是起跳和過桿是背越式跳高的最關鍵技術,所以本次課的教學的重點還是: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和過桿技術動作,那么,高中背越式跳高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背越式跳高過桿動作要領:
(一) 助跑。
1、助跑的任務
從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線可以看到,在助跑開始的前段直線跑,應盡可能大的獲得水平速度。在助跑后段的弧線跑應為跑跳創造盡可能大的離心加速度,有助于向橫桿方向運動。
2、助跑的技術要點
開始采用直線助跑,雙肩要下垂,用腳前掌著地,跑時具有彈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勻,不斷加速;進入弧線跑時,外側擺動腿富有彈性地蹬地。為了克服離心加速度的作用,上體應稍向弧線內側傾斜。
前腳掌沿弧線落地,身體重心軌跡向內越出足跡線。助跑的節奏要快,特別是助跑最后兩步髖關節前送幅度要大,邁步時上體保持較垂直的姿勢,擺動退積極,充分后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時髖部自然前送。助跑過程中兩臂應積極有力地前后擺動,弧線跑時外側手臂擺動幅度應大于內側手臂的擺動幅度。
(二)起跳。
起跳的目地在于使助跑獲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轉變為垂直向上運動,以使身體充分向上騰起,并為過桿做好準備。起跳動作可分為起跳腿的著地、緩沖和蹬伸三個階段及擺動腿與雙臂的配合。
1、跳腿的著地、緩沖和蹬伸技術
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應大幅度、平穩地以腳掌外側著地,并迅速從腳跟向前腳掌滾動。這時由于邁步放腳時髖關節的積極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線助跑而形成了了身體向后、向內的傾斜姿勢。
教師在課前需要認真完成教案的編寫,以便教學課堂的有序開展。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優秀教案體育課詳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優秀教案體育課詳案(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說出背越式跳高的技術要領和安全練習的方法,能正確做出背越式跳高動作。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和學生自主體驗以及對同伴練習的觀察與討論,能進一步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動作要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探究與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增強協作精神和安全地進行體育運動的意識,增強自信心,體驗學會技能時的喜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助跑與起跳結合技術。
難點:騰空過桿技術。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1.體委整隊,報告人數;2.師生問好;3.教師宣布本節課的內容,同時說明教學要達到的目標以及課堂的紀律問題;4.檢查著裝;5.安排見習生。組織:成四列橫隊。
(二)準備部分
1.熱身活動:成兩路縱隊繞田徑場慢跑1圈。
2.熱身操:(2x8拍)
1.頭部運動;2.擴胸運動;3.振臂運動;4.體轉運動;5.腹背運動;6.弓步壓腿;7.弓步側壓腿;8.膝關節運動;9;手腕踝關節運動。
(一)助跑技術要點
助跑開始采用直線助跑,雙肩要下垂,用腳前掌著地,跑時具有彈性;提高重心,步幅握洞均勻,不斷加速;進入弧線跑時,外側擺動腿富有彈性地蹬地。為了克服離心加速度的作用,上體應稍向弧線內側傾斜。前腳掌沿弧線落地,身體重心軌跡向內越出足跡線。助跑的節奏要快,特別是助跑最后兩步髖關節前送幅度要大,邁步時上體保持較垂直的姿勢,擺動退積極,充分后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時髖部自然前送。助跑過程中兩臂應積極有力地前后擺動,弧線跑時外側手臂擺動幅度應大于內側手臂的擺動幅度。
(二)起跳技術
起跳的目地在于使助跑獲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轉變為垂直向上運動,以使身體充分向上騰起,并為過桿做好準備。起跳并跳動作可分為起跳腿的著地、緩沖和蹬伸三個階段及擺動腿與雙臂的配合。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應大幅度、平穩地以腳掌外側著地,并迅速從腳跟向前腳掌滾動。這時由于邁步放腳時髖關節的積極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線助跑而形成了了身體向后、向內的傾斜姿勢。在起跳的緩沖階段,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還應減小屈膝的幅度,以利于保持水平速度。在這階段當身體由傾斜轉為垂直至身體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時,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個關節,軀干在離地前瞬間幾乎垂直地立于起跳腳之上。
跳高技術教學法
1. 背越式跳高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跳高技術是由銜接緊密的幾個技術環節所組成的,其中最重要、起決定作用的是起跳技術,其他部分可以看做是它的準備和延續。因此,在教學中應把學習和掌握起跳技術作為教學的重點,助跑與起跳結合技術作為教學的難點。
2. 背越式跳高教學步驟和方法
學習助跑與起跳結合技術
內容:
(1)原地擺腿和擺臂練習。
(2)原地和行進間起跳練習。
(3)上l步和2步助跑起跳練習。
(4)沿圓圈或弧線做上1步和2步助跑起跳練習。
(5)2~4步弧線助跑起跳練習。
(6)2~4步助跑起跳跳上海綿臺。
(7)對著高橫桿(或不架橫桿)做2~4步助跑起跳練習。
(8)2~4步助跑起跳,用頭、手、擺動腿的膝做“觸高”練習。
(9)短程助跑起跳,做坐上高架或海綿臺練習。
教法提示:
(1)在做擺腿練習時,要求擺動腿有明顯的折疊擺動動作。
(2)不過分強調起跳前降低身體重心,僅要求在自然用力的情況下完成動作。但對于完成起跳動作的速度,要提出較高要求,以便形成快速起跳的動作節奏。
(3)助跑與起跳結合技術練習,要盡量避免出現減速和停頓現象。
(4).助跑距離可由短到長,助跑速度由慢到快。
(5)掌握弧線助跑技術和在身體內傾情況下進入起跳,是此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動作要領:
1.助跑的預備段是一條直線或曲率很小的線曲,因此全程便于加速和發揮速度。
2.向弧線過渡時比較平緩自然,可以避免停頓或減速。
3.弧線曲率由大變小,使身體逐步加大內頻。
4.最后一步與橫桿約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證人體在騰空后,有一個適宜的相對于橫桿的垂直位移距離。
5、直線助跑:近似于短路途中跑技術,跑進時身體重心高而平穩上體適當前傾,后蹬充分有力,前擺積極抬腿,兩臂協調配合大幅度擺動。
6、弧線助跑:身體逐步內傾,加大外側腿臂的擺動幅度,保持頭、軀干成一直線向內傾。助跑的整個過程應有明顯的加速性和較強的節奏感,尤其是最后幾步逐漸加快,到最后一步最快。
擴展資料:
背越式跳高是一種以桿上背弓姿勢、向上甩腿越過橫桿,過桿后以背部落墊的跳高方式。跳背越式跳高的運動員要充分地發揮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時要發揮起跳爆發力,擺動腿彎腿擺動。
又稱“福斯貝里式跳高”。急行跳高姿式之一。助跑步數為8—12步,前段跑直線,后段跑弧線,用離橫桿較遠的腿起跳。起跳離地后,保持伸展姿勢向上騰起,并在擺動腿及其同側手臂的帶動下,加速身體圍繞縱軸旋轉,使身體背對橫桿,當頭、肩越過橫桿后,及時仰頭、倒肩、展體,挺胸,并稍后收雙腿,形成桿上背弓姿勢。
以上就是高中背越式跳高教案的全部內容,放松運動:組織學生做身體放松運動,主要活動腰部和腿部肌肉。回收器材:教師集合學生,回收器材。總結:教師進行總結,以鼓勵為主,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此教案模板結構清晰,內容全面,既注重技術動作的傳授,又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適用于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背越式跳高教學。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