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數學家高斯的故事?數學家高斯的故事大約如下:早年天賦異稟:高斯自幼年起就展現出驚人的數學天賦。據說,他在3歲時就能糾正父親的賬目錯誤,顯示出超乎常人的計算能力。9歲解決等差數列問題:高斯9歲時,以獨特的方法快速計算出了從1到100的自然數之和。這并非簡單的求和,而是解決了一個包含198公差的等差數列問題,其結果令人嘆為觀止,那么,德國數學家高斯的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 ),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從她遺留下來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從事天文和籌算研究的女數學家。算籌,又被稱為籌、策、籌策等,有時亦稱為算子,是一種棒狀的計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樣長短粗細的小棒,也有用金屬、玉、骨等質料制成的,不用時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時在特制的算板、氈或直接在桌上排布。應用“算籌”進行計算的方法叫做“籌算”,算籌傳入日本稱為“算術”。算籌在中國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現在所見的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并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她在著作中對西洋籌算進行增補講解,使之簡易明了。王貞儀介紹的納皮爾算籌乘除法,當時的讀者認為容易了解,但與當時我國的乘除法籌算的方法相比,顯得較繁雜,因此,數學家們沒有使用西洋籌算,一直使用中國籌算法。
數學家華羅庚確是一個代表著中國光榮的名字
因為有這個名字,我們的國家才沒有在國際理論科學界中被人遺忘;因為有這個名字,在一片荒蕪的中國理論科學界中,才存在著一些可足欣慰的希望。
早年學習時期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華瑞棟,開一間小雜貨鋪,母親是一位賢惠的家庭婦女。 華羅庚出生時,父親已經40歲。40歲得子,夫妻倆把兒子看成掌上明珠,為了給兒子祝福,一生下來就用兩個籮筐扣住了他,華羅庚因此得名。 他12歲進入金壇縣立初級中學學習,初一之后,便深深愛上了數學。一天,老師出了道“物不知其數”的算題。老師說,這是《孫子算經》中一道有名的算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23!”老師的話音剛落,華羅庚的答案就脫口而出。當時的華羅庚并未學過《孫子算經》,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數之剩二,七七數之剩二,余數都是二,此數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數。” 華羅庚不承認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畢業后,因家境貧寒,無力進入高中學習,只好到黃炎培在上海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學習會計,為的是能謀個會計之類的職業養家糊口。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以下是幾個關鍵的故事點:
1. 數學神童的誕生:高斯求和 8歲的高斯在德國的一所小學里,面對1到100的連續求和,他迅速發現了首尾相加為101的規律,并計算出總和為5050。這一驚人的表現展示了他的數學天賦和敏銳洞察力,也為他日后的數學成就奠定了基礎。
2. 破解數學難題:正十七邊形的繪制 19歲的高斯在哥廷根大學時,成功解決了僅用無刻度的直尺和圓規畫出正17邊形的難題。這一成就不僅震驚了他的導師,也展示了高斯在數學領域的超凡創造力和深厚功底。他甚至希望將這一圖形刻在自己的墓碑上,以彰顯自己的數學成就。
3. 高斯的勤奮與創新精神 高斯的故事不僅僅是關于天賦的傳奇,更是關于勤奮和創新精神的贊歌。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在數學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決心和勇氣去創新,我們都能在復雜的問題中找到簡單的答案。
高斯的數學成就和故事不僅在數學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也激勵著無數人去追求知識和智慧的光芒。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后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1、高斯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過人的才華,在他還不到三歲的時候,有一天他觀看父親在計算受他管轄的工人們的周薪。父親在喃喃的計數,最后長嘆的一聲表示總算把錢算出來。父親念出錢數,準備寫下時,身邊傳來微小的聲音:“爸爸!算錯了,錢應該是這樣”。父親驚異地再算一次,果然小高斯講的數是正確的,奇特的地方是沒有人教過高斯怎么樣計算,而小高斯平日靠觀察,在大人不知不覺時,他自己學會了計算。
2、高斯的數學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其實并不好,但當他發現神童高斯的時候心里很是欣慰,而且覺得自己懂的數學不多,教不了高斯更多東西了。并自掏腰包為高斯購買數學書籍。
3、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幾何學家,大地測量學家,畢業于Carolinum學院(現布倫瑞克工業大學)。
以上就是德國數學家高斯的故事的全部內容,數學家高斯的故事有:1、高斯7歲那年開始上學,一天,數學老師布置了一道題,1+2+3···這樣從1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高斯很快就算出了答案,起初高斯的老師布特納并不相信高斯算出了正確答案。高斯非常堅定,說出答案就是5050,布特納對他刮目相看。2、11歲的高斯進入了文科學校,他在新的學校里,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