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美女久久,久久久国际精品,激情小说亚洲图片,国产精品多人

當前位置: 高中學習網 > 高中 > 理綜 > 高中化學

高中化學大題庫及答案,高三化學大題題庫

  • 高中化學
  • 2023-09-01

高中化學大題庫及答案?16.由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1mol水蒸氣放熱241.8KJ,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若1g水蒸氣轉化成液態水放熱2.444KJ,則反應H2(g)+1/2O2(g)=H2O(l)的△H= KJ/mol。氫氣的燃燒熱為 KJ/mol。參考答案 一、那么,高中化學大題庫及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化學工藝流程100道專練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2011?天津高考)向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配指做定條件下使反應SO2(g)+NO2(g)SO3(g)+NO(g)達到平衡,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如下所示。由圖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反應在c點達到平衡狀態

B.反應物濃度:a點小于b點

C.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D.Δt1=Δt2時,SO2的轉化率:a~b段小于b~c段

解析:這是一個反應前后體積不變的可逆反應,由于容器恒容,因此壓強不影響反應速率,所以在本題中只考慮溫度和濃度的影響。由圖可以看出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逐漸增大,因為只要開始反應,反應物濃度就要降低,反應速率應該降低,但此時正反應卻是升高的,這說明此時溫度影響是主要的,由于容器是絕熱的,因此只能是放熱反應,從而導致容培衡器內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所以選項C不正確;但當到達c點后正反應反而降低,這么說此時反應物濃度的影響是主要的,因此反應物濃度越來越小了。但反應不一定達到平衡狀態,所以選項A、B均不正確;正反應速率越快,消耗的二氧化硫就越多,因此選項D是正確的。

答案:D

2.將4molA氣體和2molB氣體在2L的密閉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2A(g)+B(g)2C(g)ΔH<0.4s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此時測得C的濃度為0.6mol/L,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反應過程中,當A、B、C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2∶1∶2時,反應即達到平衡狀態

B.4s內用物質B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075mol/(L?s)

C.達平衡后若增大壓強,A的轉化率降低

D.達平衡后若升高溫度,C的濃度將增大

解析:v(C)=0.15mol/(L?s),v?C?v?B?=21,B正確。

高中物理大題及答案解析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O是不穩定的氧化物,它能繼續和氧氣反應生成穩定的CO2,故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B.在101 kPa時,1 mol碳燃燒所放出的熱量為碳的燃燒熱

C.物質燃燒都需要氧氣

D.物質燃燒放出熱量的多少與外界條件有關

解析:CO燃燒是放熱反應;B中碳燃燒有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1 mol碳完全燃燒生成CO2時所放出的熱量叫燃燒熱;任何發光放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都叫燃燒,如H2在Cl2中燃燒。

答案:D

2.未來新能源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在使用時對環境無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各項中屬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氣②煤③核禪做念能④水電⑤太陽能⑥燃料電池⑦風能⑧氫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④⑤⑥ D.除①②外

解析: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有太陽能、燃料電池、風能、氫能等。

答案:B

3.已知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

H2(g)+12O2(g)===H2O(g)ΔH=-241.8 kJ/mol

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則氫氣的燃燒熱ΔH是()

A.-483.6 kJ/mol B.-241.8 kJ/mol

C.-571.6 kJ/mol D.-285.8 kJ/mol

解析:本題通過方程式考查燃燒熱的含義,即101 kPa時,1 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為燃燒熱。

高中化學基礎題100道帶答案

【 #高三#導語】想要學習好化學,離不開做題,下面 無 將為大家帶來關于化學反應與能量的檢測題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化學化學反應與能量的檢測題

1.下列過程一定釋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

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組成分子

解析:形成化學鍵放出能量,原子結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應有可能是放熱反應,也有可能是吸熱反應。

答案:D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焓變是指物質參加反應時的能量變化

B.當反應放熱時ΔH>0,吸熱時ΔH0,為吸熱反應;C項,若斷裂化學鍵時吸收的能量大于862kJ時,反應吸熱;D項,由圖可知,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放熱。

答案:D

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

B.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變化都是化學變化

C.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焓與反應產物的總焓一定不同

D.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焓總是高于反應產物的總焓

解析: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斗螞鉛核變化(如原子彈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變化。在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關系中,反應物的總焓(設為x)與反應產物的總焓(設為y)之間的關系為①x>y,化學反應為放熱反應;②x

答案:AC

10.在發生化學反應時總伴隨著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常考題型及答案高中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可以用來鑒別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組試劑是( )

A.氯化鐵溶液 溴水 B.碳酸鈉溶液 溴水

C.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溴水 D.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氯化鐵溶液

1. C 解析: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是己烯、甲苯、苯酚溶液,然后用溴水鑒別:能使溴水褪色的是己烯,能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是苯酚,加入溴水分層且下層幾乎無色的是甲苯。

2.有機物大多易揮發,因此許多有機物保存時為避免揮發損失,可加一層水即“水封”,下列有機物可以用“水封法”保存的是()

A.乙醇 B.氯仿 C.乙醛 D.乙酸乙酯

2.B 解析:有機物采用“水封法”保存必須滿足兩個條件:①不溶于水;②比水的密度大。乙醇、乙醛均易溶于水,乙酸乙酯比水輕;氯仿(CHCl3)是一種難溶于水且比水密度大的早檔多鹵代烴。

3.甲酸、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碳酸、苯酚、甲酸、乙酸B.甲酸、乙酸、碳酸、苯酚

C.甲酸、碳酸、苯酚、乙酸 D.苯酚、碳酸、乙酸、甲酸

3.B 解析:羧酸一般是碳原子數越多酸性越弱,低級羧酸酸性一般比碳酸強,苯酚只有微弱的酸性。

4.下列化學方程式中,不屬于水解反應的是()

A.CH CH+H2O CH3CHO B.C2H5Br+H2O C2H5OH+HBr

C.CaC2+2H2O Ca(OH)2+C2H2↑ D.CH3COOCH3+H2O CH3COOH+CH3OH

4.A 解析:乙炔與水反應屬于加成反應。

高中高三化學題庫

高中化學沉淀溶解平衡的測試題

1.在100mL0.10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2.08g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mL溶有0.010mol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最終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溶液

B.最終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質的量的兩種化合物的混合物

C.最終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為0.02mol

D.在最終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1mol?L-1

解析:此題為一計算推斷題。經計算AgNO3、BaCl2、CuSO4?5H2O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都為0.01mol,反應生成的AgCl和BaSO4各為0.01mol,溶液中剩余的是0.01mol、0.01molCl-和0.01molCu2+,所以溶液應呈藍色,故A、C是錯誤的,三種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體積增大兩倍,Cu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33mol?L-1。

答案:B

2.一定溫度下,在氫氧化鋇的懸濁液中,存在氫氧化鋇固體與其電離的離子間的溶解平衡關系:Ba(OH)2(固體)Ba2++2OH-。向此種懸濁液中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鋇粉末,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溶液中鋇離子數目減小B.溶液中鋇離子濃度減小

C.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D.pH減小

解析:氫氧化鋇懸濁液中存在氫氧化鋇的固體和氫氧化鋇飽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即氫氧化鋇的固體溶解到溶液中電離生成鋇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溶液中的鋇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沉淀出氫氧化鋇的固體,再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鋇粉末,由于溶液中固體不存在濃度問題,平衡沒有發生移動。

以上就是高中化學大題庫及答案的全部內容,答案:AC 10.在發生化學反應時總伴隨著___。在化學反應過程中___或___的熱量,通常叫做反應熱。符號:___,單位:___,比較反應熱大小時應注意___。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渡口区| 五河县| 拜城县| 康马县| 滨海县| 卓资县| 平乡县| 云龙县| 康保县| 彭山县| 玉山县| 正蓝旗| 滨海县| 张家港市| 贵南县| 监利县| 开阳县| 山阴县| 五常市| 新乐市| 瑞安市| 保亭| 崇信县| 乌什县| 随州市| 苏尼特左旗| 湖北省| 山东省| 富民县| 石楼县| 荆门市| 门源| 阳高县| 南康市| 裕民县| 化隆| 武山县| 崇信县| 乐昌市| 湖北省| 东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