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氯氣教案?1.比較cu在cl2中燃燒與h2在cl2中燃燒現象的共同點。2.燃燒是否一定要有o2參加?比較鐵、硫、碳在o2中燃燒與cu、h2等在cl2中燃燒的現象,找出共同特點,并由此推論什么叫燃燒?3.工業上用h2、cl2合成hcl時,那么,高中化學氯氣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高一#導語】高中學習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識,還要把高中的知識與初中的知識溶為一體才能學好。在讀書、聽課、研習、總結這四個環節都比初中的學習有更高的要求。高一頻道為莘莘學子整理了《高一年級化學必修二教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
一、教學背景
(一)課標分析
課程標準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與人類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一些有機化合物的重要知識;并不特別要求去追求知識的性和知識遷移。
(二)教材分析
《甲烷》內容選擇于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這一節是學生在中學階段第一次接觸有機物結構和性質的有關內容,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分支,烴是一切有機物的主體,而甲烷作為烷烴的第一個最簡單的分子,學生對它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今后對各種有機物的理解,因此本節內容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有機物的學習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初中化學就介紹了甲烷的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也介紹了部分物質結構的知識,為學好本節內容提供了前提條件。
本節課將主要介紹以甲烷為代表的烴的分子結構、性質和主要用途,以及它們的性質與分子結構的關系,讓學生掌握好甲烷這一節的知識,能為學生學習烴及烴的衍生物等有機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
氯氣與水反應教案如下:
設計思路。本節教學以氯氣與水反應的探究為主線,以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的應用為暗線,主要采用啟發引導和合作探究法展開教學。教學過程中借助實驗、動畫、圖片和學生實驗四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為突破“氯水的成分”這一教學難點提供有效支持。
同時,輔以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展示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并形成科學的問題串,引導學生沿著科學思路,自主學習有畢乎關內容或設計實驗,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組討論交流,進行合作學習,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本節教學既是學科困備研究程序的應用課,也是物質性質研究課。通過本節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接受科學思想方法的熏陶,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程序和氯氣與水反應的有關知識與技能,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等,加深他們對化學科學的認識,增強他們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指導自己行為的意識。
設計背景。教材:在前面學習了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鈉的性質的基礎上,總結出了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已經通過探究氯氣的物理性質和與氧氣類似的化學性質,進一步熟悉觀察、實驗、分類和比較等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體會了探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
為了進一步提高實驗探究能力,本節將進一步采用實驗探究的形式對氯氣的化學性質進作一步研究,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高一下冊化學教案5篇
在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正確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冊化學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下冊化學教案精選篇1
【學習目標】
1.掌握Al2O3 、Al(OH)3的兩性。
2.掌握Al(OH)3的制備方法。
【學習重點】
1.Al2O3、Al(OH)3的兩性。 2.Al(OH)3的`制備方法。
【新授知識】
閱讀教材57—59頁
1.氧化鋁
(1)物理性質: Al2O3 溶于水;熔點 ,能有效地保護內層金屬。
用途:氧化鋁是 的原料,也是一種較好的 材料。
(2)化學性質: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改成離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
Al2O3和NaOH ,
結論:Al2O3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強堿反應,因此Al2O3是 氧化物。
兩性氧化物:既能和 反應生成鹽和水,又可以和 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氫氧化鋁
【討論】
在硫酸鋁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將溶液分為三份
現象 化學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鹽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氫氧化鋁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①與酸的反應
②與強堿的反應
結論:Al(OH)3 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強堿反應,因此Al(OH)3是 氫氧化物。
高一化學上冊必修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案【一】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
1、 通過探究實驗了解氯水的成分,知道氯水的漂白作用及其起作用的漂白物質
2、 掌握氯氣與水的反應,氯氣與堿的反應以及漂白粉的制取和漂白原理
3、 通過對氯水成分和氯水漂白作用的探究,再次體會到實驗是學習和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重要方法,并能運用初步形成的觀察方法進行全面觀察;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演示實驗現象,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通過比較、判斷、不斷地揭示矛盾和解決矛盾,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同時開發學生智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氯氣與水反應,氯氣與堿反應以及漂白粉的制取與漂白原理
教學難點:氯水成分的探究推理、氯水的漂白作用
教學
教學用具:氯氣、蒸餾水、NaOH溶液、集氣瓶、干燥的紅紙、紫色石蕊試液、AgNO3溶液、稀HNO3探究實驗:①往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含嫌蒸餾水,觀察氯水的顏色 ②往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加入AgNO3,再滴加稀HNO3,觀察現象 ③往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探究其成分及其作用 ④分別將干燥的和濕潤的紅紙條放入盛有干燥的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探究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質 ⑤把少量的NaOH溶液注入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體會Cl2與 NaOH溶液的反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氯氣的物理性質、氯元素的原子結構、氯氣與非金屬和金屬的反應
導入新課:利用一則報道,消防員用水驅散泄漏的氯氣的事實引入新課
二、氯水成分、漂白性物質的探究和Cl2與H2O的反應
1、實驗探究
實談宏手驗(1):往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蒸餾水,觀察其顏色變化
實驗現象:氯水顏色變淺,呈淺綠色
實驗結論:氯氣少部分溶于水,氯水中含有Cl2分子
實驗(2):往盛有氯水的試管中先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HNO3,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實驗結論:氯水中含有Cl-
實驗(3):往盛有氯水的試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溶液出現紅色,但后來紅色又褪去
實驗結論:氯水中含有H+和漂白性物質
實驗(4):分別將干燥的和濕潤絕知的紅紙條放進盛有干燥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干燥的紅紙條不褪色,濕潤的紅紙條褪色
實驗結論:干燥的Cl2不具有漂白性,Cl2與H2O反應生成了漂白性物質
2、Cl2與H2O反應的分析
化學反應方程式 Cl2+H2O===HCl+HClO 分析氯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指出氧化劑、還原劑
HClO的性質和用途:
a、弱酸性,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還弱
b、有強氧化性,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殺菌、消毒
c、不穩定,容易分解放出氧氣
總結:氯水的的成分(三分四離):H+、Cl-、OH-、ClO-、Cl2、H2O、HClO
思考:實驗室為什么用棕色瓶盛裝氯水?
三、氯氣與堿的反應
1、補充實驗: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一瓶盛有Cl2的集氣瓶中,觀察其變化
實驗現象:黃綠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為無色
2、從Cl2與H2O的反應來分析、理解Cl2與NaOH的反應
化學反應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漂白液的主要成分:NaCl、NaCl0,其中有效成分:NaClO
3、從Cl2與NaOH的反應,寫出Cl2與Ca(OH)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業制備漂白粉的原理)
漂白粉精的主要成分:CaCl2、Ca(ClO)2,其中有效成分:Ca(ClO)2
總結氯氣與堿反應的規律:氯氣+堿====氯酸鹽+次氯酸鹽+水
思考:(1)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為什么不直接用次氯酸漂白,而要將氯氣轉換成次氯酸鹽制成漂白粉來漂白?
(2)制成的漂白粉進行漂白時,如何體現漂白性?
漂白粉漂白的原理:
Ca(ClO)2+CO2+H2O====CaCO3↓+2HClO(家庭漂白粉的漂白和失效的原理)
Ca(ClO)2+2HCl====CaCl2+2HClO(工業上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思考:漂白粉應怎樣保存?
四、氯氣的用途
根據氯氣的性質,結合課本閱讀、總結氯氣的用途
五、小結
六、學生練習
七、作業
高一化學上冊必修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案【二】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介紹氯元素被發現的歷史,以及目前的應用。
【 #高三#導語】高三會教給我們奮斗,每個人都有無盡的潛力,每一個人都有無窮的提升空間,不經過一年血戰,也許我們永遠發現不了自己身上蘊藏的能量。所以高三注定是精彩的一頁,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了《高三年級化學教案設計5篇》,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1.高三年級化學教案設計
一、設計思想:
根據新課程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實驗探究和交流活動,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應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探究和教師引導總結得來,真正把學生作為主體確立起來。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課程內容問題化,引導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盡量把學生帶入“真實”的問題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關注身邊的人與事,關注社會層面的問題和自然界真實問題。
本節課的教材依據是蘇教版XX必修二專題二第三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原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學生對“電”有著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及電學、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和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通過各種電池的展示,提出疑問:這些電池是如何產生電流的?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科學規律的積極性。再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本質以及這種轉化的綜合利用價值。
以上就是高中化學氯氣教案的全部內容,三、氯氣與堿的反應 1、補充實驗: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一瓶盛有Cl2的集氣瓶中,觀察其變化 實驗現象:黃綠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為無色 2、從Cl2與H2O的反應來分析、。